-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肘部尺神经卡压综述
外观神经前移尚好 远端4区有明显的神经粘连及卡压 Fromen’s sigh test 尺神经损伤的体征 影像学检查 除肘管节正、侧位片外,尺神经沟切线位片对于肘关节炎、创伤性畸形的患者有很大作用,观察骨质突起和骨折块情况。 MRI的作用有限,尽管它可以显示神经水肿、增粗、占位性病变等,目前仍处于学术研究阶段。无论是对诊断还是选择治疗方案都不起决定性作用。 电生理检查 电生理检查包括感觉、运动传导速度和肌电图。 做肌电图检查时,需在屈肘位。 肘部运动传导速度小于50m/s有诊断意义。 较近侧(腋-肘)或远侧(肘-腕)传导慢10m/s有诊断意义。 老年人一般较年轻人传导慢10m/s。 鉴别诊断 影响尺神经从脊髓的起点(C8-T1神经根)到臂丛神经内侧束的疾病。如,颈椎间盘疾病,脊髓肿瘤,脊髓空洞症,胸廓出口综合征、肺尖肿瘤(Pancoast tumor)。 尺神经和正中神经支配手内在肌的神经纤维束均来自C8-T1,分别检查这些肌肉有助于鉴别损伤部位。如,肘部尺神经卡压时,尺神经支配的手内肌受累,而正中神经支配的拇短展肌则正常。 怀疑臂丛神经卡压时,应在锁骨上区和锁骨下区扣诊,可以诱发疼痛和Tinel征。 胸廓出口综合征也可造成卡压。检查包括Adson试验、Wright试验、Roose试验、Eaton试验。但其假阳性率很高。 有时会有多个部位的卡压。1973年,Upton和McComas注意到一些周围神经卡压的病人同时也伴有颈神经根的卡压。 还应考虑到病人的全身疾病,如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低),酗酒,恶性肿瘤,维生素缺乏。这些情况下也可引起神经症状。 但伴有上述疾病并不排除同时有神经卡压的可能性。 Guyon管(腕尺管、腕尺侧神经血管间隙)卡压:手尺背侧感觉正常,环小指屈指深肌力正常,腕尺侧Tinel征(+),电生理检查(神经传导)。 分类 1950年,McGowan分为三级: 轻度:有麻木和感觉异常,无肌力下降 中度:有骨间肌的萎缩 重度:手内肌完全瘫痪 中度与重度的区别仅在于肌肉无力的程度。 治 疗非手术治疗 尺神经嵌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 急性嵌压常由一次肘内侧钝击伤或骨折引起。也有习惯性过度牵拉神经引起急性起病的。 亚急性卡压指发病需数天至数周的情况。常见于肘关节经常屈曲、长期卧床等。 急性或亚急性卡压在去处诱发因素后一般可有缓解。如防止肘内侧受压,避免屈肘,调整桌椅键盘水平,注意睡眠姿势等。 可以暂时固定肘和腕关节。一般维持屈肘35~40度,腕中立位,3~4周。注意避免石膏或支具压迫肘内侧。 用非甾体抗炎药。 不主张局部注射类固醇。 保守治疗后仍有疼痛、麻木、感觉异常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如果不伴有肌无力,并不急于手术。这取决于患者的主观症状,如果严重影响工作生活时,则建议手术。如果患者此时不愿手术,应每6~8周复查,检查肌力。如果出现肌力下降则建议手术,无论症状有否改善。 轻度的肌肉无力,3~4月无改善也是手术指征。 对于慢性卡压患者,保守治疗一般无效,应手术治疗。 手术效果取决于多方面。包括患者年龄,嵌压的时间,麻木的程度,肌力下降的程度。当神经支配密度减低,两点辨别试验异常时,预后不佳。有肌肉萎缩时,预后不佳。 可能出现手术后感觉和肌力改善不明显,甚至没有改善,特别是手内肌萎缩的患者。患者术前一定要认识到这种手术是姑息性的,而非治疗性。 手术治疗原位减压 1922年,Farqhuar Buzzard首先介绍。起初指的是将神经穿尺侧腕屈肌两头之间的部分(第4区,后称为肘管)减压。这种手术仅涉及切除Osborne韧带,在所有手术方法中,并发症最少。 以前曾建议将切开的韧带于神经基底重新缝合以减少瘢痕,但现在发现这样会造成新的卡压,应当避免。 向近侧延长时避免在内上髁沟以近减压,过大的松解范围会造成神经滑脱,引起新的卡压。比较安全的是在内上髁与鹰嘴连线以远进行减压。 原位减压可以在局麻下进行,对神经影响小,不需要手术后固定。 理想的适应症是尺侧腕屈肌经常反复的活动,引起肌肉肿胀,造成肘管处卡压。如,演奏小提琴和其他乐器的人经常屈肘,并屈指屈腕,就属于这种情况。 内上髁沟近侧(第2区)原位减压仅限于健美运动员,肱三头肌内侧头发达或有三头肌滑移造成的卡压。 禁忌症:严重的卡压,创伤后神经炎,占位性病变,习惯性滑脱。 内上髁切除 1950年,King和Morgan提出。他们在做神经皮下及肌肉下前移时遇到了很多问题,故提出此改良方案。 他们发现皮下前移后,神经会逐渐再向后移位,在内上髁前方等处,易受新的激惹。而肌肉下前移术后瘢痕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