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外伤性脑梗死不同临床时段的治疗方法.doc
外伤性脑梗死不同临床时段的治疗方法
【摘要】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脑梗死在不同临床时段的 治疗 。方法 本组17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伤后12 h以内者通过动脉内溶栓治疗;伤后12 h以上者采用开颅去骨瓣减压治疗。结果 17例患者治愈14例(82.4%),残疾3例(17.6%)。 结论 采用动脉内溶栓治疗伤后12 h以内的外伤性脑梗死以及采取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伤后12 h以上的外伤性脑梗死有效。 【关键词】外伤性脑梗死;动脉内溶栓;开颅去骨瓣减压术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reatment of post 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 at different clinic stage. Methodsatic cerebral infarction by 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 in 12 hours of incidents and by bone flap depressive craniectomy after 12 hours.Results Fourteen of seventeen(82.4%) patients had been cured and others (17.6%) disabled. Conclusion It is effective to treat the post 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 by 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 in 12 hours of incidents and by bone flap depressive craniectomy after 12 hours.【Key atic cerebral infarction; Arterial thrombolysis; Bone flap depressive craniectomy
重型颅脑损伤因发病急,病情重,往往入院后就受到重视,轻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入院时病情较轻,往往不受重视,而受伤后并发脑梗死早期更不容易诊断清楚,为提高抢救成功率, 总结 山东省苍山县人民 医院 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以来,急诊救治的17例外伤性脑梗死病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17例,其中男12例,女5例,男女比例为2.4:1;年龄34~65岁,平均56岁。致伤原因:车祸伤7例(41.2%)、高处坠落伤2例(11.7%)、打击伤8例(47.1%)。
1.2 伤情 本组均为闭合性损伤。入院时颅脑CT均未见外伤性改变。通过复查CT,伤后6 h以内发现外伤性脑梗死2例;伤后6~12 h 3例;伤后6~24 h 2例;伤后24~48 h内10例。
1.3 临床表现 本组发现脑梗死时有4例患者出现脑疝,12例肢体偏瘫,1例失语。15例为大脑中动脉梗塞,1例大脑前动脉梗死,1例大脑后动脉梗死。
2 治疗方法
本组伤后12 h内发现外伤性脑梗死者均行动脉内溶栓治疗,共5例,12 h以后均行大骨瓣开颅内减压术,共12例。
3 结果
本组治愈14例,占82.4%,残疾3例,占17.6%。
4 讨论
近年来,由于外伤性脑梗死发病隐匿,往往梗死后出现临床症状时才能发现,并且缺乏一种较理想的综合性治疗方法,致残率和死亡率都很高。随着介入技术的 发展 及开颅手术的成熟,动脉血管内溶栓技术及开颅去骨瓣被广泛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就急性外伤性脑梗死的综合治疗结合国内外 4.1 动脉内溶栓 治疗 的理论基础 脑组织对缺血耐受性有限,脑动脉闭塞后其供血中心部分缺血严重,梗死将在60 min内形成,而周边部分通过侧支循环得到一定的血供,虽然其生理活动消失,但尚能维持自身离子平衡,一旦血液改善可恢复正常,即Astrup提出的缺血半暗带 [1] 。半暗带能存在一定时间,在半暗带存活的时间内,设法将血栓溶解,使血管及时再通,恢复脑血流灌注,就可挽救半暗带脑组织,即溶栓和血管内治疗的理论依据。
4.2 动脉溶栓的临床疗效 动脉内溶栓属于DSA监视下的实时溶栓,可明确血管栓塞部位、有无侧支循环建立及溶栓后血管是否再通等情况,为溶栓治疗或评估溶栓治疗的疗效提供客观的影像学资料;动脉溶栓剂用量相对较少,血栓局部药物浓度高,全身的不良反应少。随着MR技术的进步,综合应用磁共振灌注及弥散加权成像有助于更加准确地筛选适宜溶栓的患者 [4~5] 。
4.3 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