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謇与清末海州的滩涂开发.doc
张謇与清末海州的滩涂开发
摘要:清末,在相对封闭和落后的海州地区两位在籍士绅——沈云霈和许鼎霖得力于张謇的感召和鼎力相助,利用家乡的滩涂资源创立了树艺公司和海赣垦牧公司,这两大公司在围田垦荒,开发荒滩涂、耕种养殖等方面取得了大面积的收获。无疑,在近代海州 经济 发展 史上除本地士绅外,张謇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其实业足迹远非南通一县一城,其“实业救国”的思想内涵深刻而丰富,值得进一步 研究 和探讨。
关键词:张謇;海州;滩涂开发
一、张謇与海州的 历史 渊源
清末的 中国 ,内忧外患,纷至沓来。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经济,改善民众的处境,实现
国家的 现代 化,仁人志士们“上穷碧落下黄泉”,苦苦寻觅救国救民的良策。复杂的 社会 环境,众多的改革路径,常使他们面临无法回避的种种挑战,迫使他们予以回应,作出选择。此时,更多的上层士绅开始弃置空泛的议论和对官场的向往,选择了与传统士人截然不同的道路——“实业救国”。在这一时期,持“实业救国”论最坚决, 影响 最大的代表人物莫过于张謇,由于它特殊的社会地位和声望,使他在由封建士绅向实业家转变的过程中具有划 时代 的意义,深深影响了一代精英群体。近代海州的两位在籍十绅士沈云霈和许鼎霖就是在张謇的感召之下投身于“实业救国”的浪潮中。
1888年35岁的张謇应许鼎霖父亲之邀来到赣榆选青书院掌教,直至1894年北京殿试中了状元方才离开书院。在赣榆的经历也使张謇对海属地区的海滩地理、风物人情以至民生经济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
二、两大农垦公司的成立
(一)树艺公司
1898年沈云霈、宋治基等在籍士绅在张謇的影响之下集资开发云台山,于第二年成立了树艺公司。草案初辟,效果显著。限于资金匮乏,为更好地发展,在创办三年初见成效的基础上,一方面正式呈请清政府批准云台山的开发,另一方面向社会集股。并在上海、苏州等地设立了集股分支机构。经过广泛宣传,共集资3,000股,获得本银洋30万元。树艺公司从创办到结束虽历经十余年,但它的实践意义和获得的成果不可低估,在前云台山计开发望海楼、西斗牛石、寒窑、胡真洞等9处,后顶北风口、腰石、羊鼻峰、玉皇阁等20处,斗篷山、向日坡、古牛蛋、凤凰坡、唐王洞、杨柳盘、十八盘等68处。并设四局(管理)于凤凰岗、望海楼、凤凰坡、唐王洞。后云台计有蜘蛛山、桅尖山、芹菜沟、宿城山、留云岭、罗汉墓等20处,并设四局于悟正庵、陶公祠、苏文顶、老君堂。“开垦种植、渐著成效”。其中仅值茶就达800万丛,三年内已能采炒新茶,并以质优价廉打入了国际市场,曾获得了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茶茗、油桐、油茶、柏树等经济林木总数达1,400余万株。为了充分利用资源,扩大贸易范围,沈云霈还在新浦开办油厂,生产茶油、桐油、柏油等,装篓入船,由临洪口入海,远销上海、闽广、烟台、京广等地。此外,还开发了地方特色产品,远销国内市场。开发地方特色产品如焖黄瓜、萝卜头、豆酱等,销往上海、镇江、南京、汉口和九江等处。种植的开展也促进了场务建设。建设总局、分局,盖造农工住房,平修道路,开挖塘池,建加工厂,使荒芜了200余年的云台山于草莽间出现一片蒸腾景象,并使农业开发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将“当年净得余利按拾陆成匀分”,“入股诸公净得利拾成”。
(二)海赣垦牧公司
为了进一步对沿海滩涂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沈云霈又与许鼎霖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联合奏请皇上:“比年海势曰东,涨滩益远,计自海州北境入赣榆县界五、六十里,抵山东日照县境有鸡心滩,其地长狭约两千余顷,自州治东抵淮安、阜宁县境三百数十里有燕尾滩约两千余顷,可垦可牧,若听其芜秽不治,污莱极目,官既无义得赋,民亦无从资生”。1905年清廷恩准,称:“江北之海州,赣榆东滨大海,广斥数百里,比年海势日东,潮滩溢远,计自海州境入赣榆界五、六十里,抵山东日照县境,有鸡心滩。其地长狭约二千余顷,可垦可牧……设海赣垦牧公司,就鸡心、燕尾二滩筑堤开渠,渐次拓垦……,查海赣一带,涨淤滩膏腴不少,自应及时修办”。得到朝廷的恩准,沈、许共筹集资金42万元,先后于1904、1905年相继在海州、赣榆两地创办海赣垦牧公司。两人于一南一北,分工合作,同开滩涂,发展农牧。经磋商,总公司设在海州,总账房设于上海,以便收股付利,并于云台山、山陬山、响水口、青口设分所。为保持独立起见,资金中的二十万先由创办者分认,尚余一万股,也仅限于同人分认,并把垦牧办法具体分为十二项。海赣垦牧公司和树艺公司一样,在围田垦荒,开发荒滩涂、耕种养殖等方面取得了大面积的收获,成为近代海州经济史上的两块丰碑。
三、由农垦公司引发的思考
海赣垦牧公司从成立伊始就得到张謇的鼎力相助,后来曾一度和大生公司合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