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系统动力学与板内热地震成因及立体监测.PDFVIP

地球系统动力学与板内热地震成因及立体监测.PDF

  1.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球系统动力学与板内热地震成因及立体监测

A5 编辑尧版式院丁佳 校对院么辰 圆园11年 3月 5日 星期六 栽藻造押渊园员园82614597 耘原皂葬蚤造押news岳泽贼蚤皂藻泽援糟灶 前沿 至今人类还不能准确预报地震, 地震预测成为全球最复杂和最具有挑 战性的重大科学和社会问题之一。 2008 年 6 月 23 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两 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 们必须把自然灾害预测预报、防灾减 灾工作作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 一项重大工作进一步抓紧抓好。从长 远看,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 要加强对自然灾害孕育、发生、发展、 演变、时空分布等规律和致灾机理的 研究,为科学预测和预防自然灾害提 供理论依据。二是要加强自然灾害监 测和预警能力建设,在完善现有气象、 水文、地震、地质、海洋、环境等监测站 网的基础上,增加监测密度,提升监测 水平,构建自然灾害立体监测体系,建 立灾害监测—研究—预警预报网络体 系。”面对地震预测这一世界性难题, 充分发挥我国地质和地震的区位优 势,开展理论创新,构建自然灾害立体 监测体系是中国科技界面临的紧迫任 务。 机理不明制约地震预测 地球结构复杂,体积巨大,内部高 压高温,形成演化时间长,整体高度活 动,地震、火山频发。目前人类对地球 的整体认识极为有限。 20 世纪 60 年代创立的“板块构造 学说”推动了地球科学的发展。但越来 越多的资料表明,从大洋调查研究中 创立的板块构造学说存在很大的时空 局限性,且板块运动机理不明。板块构 造学说不能合理解释大陆地质事实, 只适用于约占地球半径六十分之一大 洋表层和约占地球历史八分之一显生 宙,没有涉及到地幔软流圈以下的地 球内部,更没有阐明地球外部的物质 运动过程及其与地球表层的相互作 用,必须从地球系统科学和地球系统 动力学角度进行原始创新,发展更全 面、更深刻、更合理的地学理论。 近 20 多年来国际地学界相继提 出了全球变化、地球系统科学、大陆动 力学等推动地球科学发展的前沿课 题,新地学革命的目标已经聚焦到上 述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重大前沿领 域,关键科学问题地球多层块物质运 动规律和能量交换过程。对于地震预 测,地震机理不明是瓶颈,地震是地球 内部构造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只要 认识了地震时空分布规律、地球内部 物质运动规律和能量聚散规律,地震 成因和地震预测问题就有望破解。 地球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创新 全新的地球科学集成创新应当将 地球作为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总 结地球内部圈层、表层圈层与外部圈 层相互作用的规律,阐明地球多级分 层结构的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自 组织性、自相似性、关联性、活动性、阶 段性(渐变性与突变性)。 通过对青藏高原的调查研究和系 统总结,我于 1992 年提出以大陆下 地壳流动和盆山耦合为核心内容的 层流构造假说,正努力探索地球内部 系统动力学和地球系统动力学。地球 内部系统动力学包括以下地壳流动、 盆山作用为核心的大陆动力学和以 地幔流动、洋陆作用为特征的岩石圈 动力学,以及以地核流动、超洋陆作 用为特征的全球动力学,不同尺度的 动力学过程构成有机联系的动态体 系。像血液流动之于人体,热流体流 动让地球充满活力。动态地球在热动 力制约下,大陆盆山系统、洋陆系统 和超洋陆系统发生多级垂平转换运 动,都会经历不同时长的孕育、发生、 发展、萎缩、消亡的构造演化过程,遵 循从盆控山、洋控陆转换到山控盆、 陆控洋的演化规律。 地球内部系统动力学的要点是: 由于地球内核偏移造成外核层流,引 起地核偏转,极高温外核流体汇集形 成板状和柱状地幔上升热流;板状深 层地幔上升热流(地幔板)在上地幔 上部形成软流圈,低密度地幔岩浆上 升形成洋中脊,构成热线;部分地幔 软流圈热流物质顺层流向大陆(而不 是地幔对流),带动大洋岩石圈水平 运动和洋盆扩张,引起大陆垂向增 生;地幔板及其软流圈层流推动大洋 岩石圈水平运动,导致地幔柱之上热 点处出现夏威夷式指示洋盆扩张方 向的定向迁移火山岛链; 增厚的大陆 地幔软流圈底辟上升造成热弱化下 地壳从盆地流向造山带,形成盆山结 构,构成盆山地壳物质循环。从而从 系统论的角度合理地解释了大陆与 大洋、山脉与盆地的成因和地核、地 幔、地壳的分层流变、垂平转换等许 多科学难题。运用这一理论,1994 年 还准确地预测了青藏高原南部铜、 铁、铅、锌、金等多金属成矿带。 阐明地球内部系统、地球表层系 统与地球外部系统的物质交换和能 量交换规律的地球系统动力学是当 前地学理论创新的目标。在动态的地 球开放体系中,地核温度达 5500 度 以上,太阳表面的平均温度约为 6000 度,正是这些巨大的热动力让地球一 直处于规律的运动状态之中。除主导 的热动力外,引力及其重力、应力、陨 击力、电磁力在不同圈层起不同的作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