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课堂对话教学案例分析.docVIP

小学数学中课堂对话教学案例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学数学中课堂对话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中课堂对话教学案例分析 摘要:建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在感悟中对话,建立激情品位课堂;在体验中对话,建立学生个性化的课堂;在理解中对话,完善动态演绎的课堂。 一、案例 三案六环节实施已经很长时间了,是不是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已经完全从旧的教学模式走出来呢?是不是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对话教学”环节都是真实有效的?让我们从一则课堂教学实例谈起。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师:请同学们在书上第X页剪下一个平行四边形。其中每个小方格都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那么剪下的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分别是多少厘米? 生答:底是5厘米,高是3厘米。 师问:我们如何把它剪成长方形呢? 学生边答边操作。 教师讲述其他操作方法。 师问:我们只要把平行四边形剪开,就能拼成一个长方形。沿着什么剪呢? 生答: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 师问:要求学生剪开自己的平行四边形,如何的拼成长方形。 学生练习操作。 师问:数一数,算一算,看看这个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分别是多少? 生答: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15平方厘米。 师问:那么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学生独立填表。 师问: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联系? 生……答: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同样完成第2个平行四边形的教学过程。师问:通过实验,有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你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生答: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从以上的教学实例分析,表面上是在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展开,教学已经从“独白式”走向“对话式”。但我们也不难发现,这里的对话教学时没有思维深度的“对话”。教师的提问犹如一条笔直的铁轨,学生没有任何状况地朝预定的方向滑行。类似的教学,教师往往追求的是“讲深讲透”,整节课在无意义的一问一答中过去,教师充当地只是一个详尽的说明者,这又与旧的“独白”有何区别呢?诚然,教师这样的“倾诉”或“类似的倾诉”,在单位的时间内传授的知识量大,教学的信息量更大了,课堂教学往往百分之百完成教学任务。深入思考分析,这类的教学代价剥夺了学生的发展思维、自我创造的机会。 只有深入的对话教学,积极引入研究性学习、反思性的学习等,学生才能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效的对话教学应该是互动,生动的,是人格平等基础上的心灵相约,是相互信赖的精神交融,也是教学相长情境的深入探讨。 二、数学课堂对话教学策略 (一)在感悟中对话,建立激情品位课堂。 不同的学生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悟性。对话教学在预习、导入、课中、课尾以至课后,学生都有权利不断地提出和补充问题。它鼓励学生提真实的问题,不设禁区,不鄙视学生问题的幼稚,积极地引导学生自主和合作地解决问题,真诚地欣赏学生不断萌发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参与中的个性化表达。这将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建立乐观自信的品质。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学生中因为思维撞击所溅起的思维火花,引导或矫正学生的思维方向,促进学生主动的梳理自己的思维,建立有生命灵性的激情课堂。 例如,教学“一个长方体的棱长和是72厘米,已知长、宽、高的比是4:3:2,它的体积是多少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在讲评时, 师问:谁能说说是怎么做的? 生答:棱长之和是72厘米,长、宽、高加起来是9份,长=72×4÷9=32厘米,宽、高…… 听完学生的发言,教师不难发现,学生错误的认为棱长之和是一条长加一条宽和一条高。 师问:72厘米指的是谁的长度? 生答:是所有棱长的和。 生答:是指4条长、4条宽、以及4条高的长度之和。生1这时恍然大悟,我知道怎做了,我会做了!教师这时可以让学生1说说做法:先用72÷4=18厘米求出一条长加一条高再加一条宽的和是18厘米,所以长=18×4÷9=8厘米,宽为6厘米,高为4厘米,体积是192厘米。还有其他做法吗? 生答:可以用72×4÷9÷4=8厘米,同理求出宽是6厘米,高是4厘米,…… 师问:问什么可以这样做? 生答:长占了总棱长之和的4/9,用72×4÷9得出的是长方体的4条长的长度之和,再除以4就可得到一条长是8厘米,…… 数学教学中,探究性问题的设置就是要唤醒学生解决问题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去尝试、猜测、实验、类比、推理、去合作交流,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数学必需知识,并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堂对话教学,处处充满学生的灵性,处处涌动着学习激情。 (二)在体验中对话,建立学生个性化的课堂。 问题是人类历史进步的原动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问题的提出具有重大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营造以支持学生的学习为宗旨的良好的课堂环境,

文档评论(0)

qianqian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22413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