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部分赏析与注释商榷(上).doc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部分赏析与注释商榷(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部分赏析与注释商榷(上).doc

PAGE  PAGE 8 談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王窓賢 一、 試作部分賞析與注釋商榷 柳宗元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以散文形式大量描繪山川景物,借以抒懷寄慨的作家。而〈永州八記〉最為知名,其中的〈始得西山宴遊記〉結構最為特殊,「欲寫今日始見西山,先寫昔日未見西山;欲寫昔日未見西山,先寫昔日得見諸山」(清孫琮語),將「未始」「始得」二詞極力翻騰,如此不但使文勢掀起波瀾之妙,更塑造懸宕之奇。 明楊慎〈遊點蒼山記〉便模仿此法:「自余為僇人,所歷道途,萬有餘里,齊魯楚越之間,號稱名山水者,無不遊已。乃泛洞庭,踰衡、廬,出夜郎,到碧雞而西也。其餘山水,蓋飫聞而厭見矣。及至楪榆之境,一望點蒼,不覺神爽飛越。比入龍尾關,且行且玩,山則蒼龍疊翠,海則半月拖藍,城郭奠山海之間,樓閣出煙雲之上,香風滿道,芳氣襲人。余時如醉而醒,如夢而覺,如久臥而起作,然後知吾曩者之未嘗見山水,而見自今始。」(文長二千字左右,此為首段)楊慎於明世宗時因故被廷杖革職,謫戍雲南,其心境與柳宗元近似,因此借用柳文的寫法是最自然不過了。 ◎部分賞析 有關〈始得西山宴遊記〉的賞析甚夥,所以本文只就摹狀西山景象的部分加以解說。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登上就箕踞,暗示攀援之辛苦,也暗示因興奮而放鬆,此是寫登上西山坐著遊賞。山上景象隻字未提,只寫山上望遠,可知所見的震撼力之強。「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是概說,也是總括。不從正面寫西山之高峻,而從對面著墨,是側寫,以所望之遠,烘托西山之高。以下一段文字則為此二句的具體鋪敘。 「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遯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後知是山之特出,不與培塿為類。」 「其高下……若穴」,是指俯視眺望眾山巒的高下形勢,寫它們的低矮,便反襯西山之高峻特立。運用二個譬喻並錯綜之,以說明周圍山巒的千姿百態,此處還原是「岈然若垤,洼然若穴」。以上是登高而望,敘寫高下之勢。這一節文字應受東晉慧遠〈廬山諸道人遊石門詩序〉「於是徘徊崇嶺,流目四矚,九江如帶,丘阜成垤」的影響。宋謝絳〈遊嵩山寄梅殿丞書〉又變化作:「於是,浣漱食飲,從容間躋封禪台,下瞰群峰,乃向所跂而望之,謂非插翼不可到者,皆培塿焉;邑居樓觀人物之夥,視若蟻壤。」 「尺寸千里……四望如一」則是另一個層次,寫眺望的遼闊。「尺寸千里」的「尺寸」名詞轉動詞,是「轉品」,把千里的距離變成只有尺寸範圍。「攢蹙累積,莫得遯隱」是「尺寸千里」的動態描寫(指攢蹙累積)及效果說明(莫得遯隱)。宋范成大〈遊峨嵋山記〉:「山(指雪山)綿延入天竺諸蕃,相去不知幾千里,望之但如在几案間。」與柳文有異曲同工之妙。「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遯隱」,雖是寫所望遼闊,卻側重由外而內縮;「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雖也寫所望遼闊,卻側重由內而外展。前者是千里景色聚攏至中心點西山,而後者則是由中心點西山外擴至天際的無窮;皆是寫眺望的遼闊,寫法卻有別。「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遯隱」是此一大節文字的樞紐,上接「高下之勢」數句,成為:千里高下 之小山攢蹙累積;下起「縈青繚白」數句,成為:千里的縈青繚白。皆是莫得遯隱的具體描繪。前者寫高下用二比喻│若垤若穴,後者寫遼闊用二色彩│青與白,足見柳宗元的巧思獨具。「然後知是山之特出,不與培塿為類」,是寫對西山所下的評價與結論,也是本文透露寄慨抒憤的關鍵句,但妙在似有若無,既離又即。此處可以令人聯想起《晉書》卷一0一〈劉原海載記〉:「當為崇岡峻阜,何能為培塿乎!」所以柳宗元「不與培塿為類」除了暗寓自己挺立不群的人格,應也隱含不願委屈於永州而無所作為之意。 明張居正〈遊衡岳記〉:「旁睨蒼梧九疑,俯瞰江漢,紘埏六合,舉眥皆盡。下視連巒別巘,悉如培塿蟻垤,不足復入目中矣。」情境與柳文極為近似,但雕琢太深,遠不若柳文的自然流暢,氣象雄偉。 「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是西山眺望後的深切感受,而作者有此深切感受,正因西山之特出。 有爭議的注釋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起爭議的注釋有二,一是「縈青繚白」的「白」,二是「悠悠乎」與「洋洋乎」二句何意。 1.「縈青繚白」的「白」,部編本作「白雲」解;翰林本亦同,但加一句「一說指白水」;大陸甚多注釋解作「水」或「白水」。這些皆可通,但通未必符合事實。那何者才與事實相符呢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