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项训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讲述.doc

江西省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项训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讲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西省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项训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讲述

PAGE  PAGE - 21 - 江西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项训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高考试题 考点一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1.(2013年全国新课标文综Ⅱ,24)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解析:B 根据材料所述,司马迁根据游历各地时听到的人们传颂的黄帝的事迹,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即选择记述可靠的内容,编成黄帝的事迹,这反映了司马迁严谨的治史态度,同时也说明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材料无法体现。C、D两项说法错误,最真实的史料是考古发现的文物。 2.(2013年全国新课标文综Ⅱ,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解析:D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问题。宋代“不抑兼并”,促使地主官僚大量兼并自耕农的土地,从而造成自耕小农的衰退。D项正确。北宋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排除A;宋代土地兼并激烈,排除C;B项是土地兼并的结果之一,材料无法体现。 3.(2013年安徽文综,12)如图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这一时期(  ) A.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 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 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 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示意图只反映了汉唐间安徽境内的水利兴修状况,无法得出A、C两项。到南宋时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D项错误。从图中可知从汉至唐安徽境内水利兴修呈发展态势,可以反映安徽农业生产的总体发展。 4.(2013年重庆文综,2)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解析:D 本题考查学生对均田制的理解能力。均田制实行的前提是国家掌握大量无主荒地,对这些荒地进行分配,D项正确;均田制下农民向国家缴纳赋税并承担徭役与兵役,排除A、C两项。均田制下露田为国有土地,不得买卖,桑田可世代相传,但限制买卖,排除B项。 5.(2013年山东文综,10)《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入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 解析:D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诏令的大意是禁止商人及其家属以个人名义占有土地,违令者,没收其土地和财物。由此可知,其目的是保护封建小农经济,故答案为D。题干材料不涉及赋税收入问题,排除B项;虽然提及了“市籍”,但该禁令本身并没有强调加强户籍管理的问题,C项不符合题意;A项材料无体现,故排除。 6.(2012年浙江文综,14)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 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 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 解析:C 准确获取材料信息是答题的关键。注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如“殖至三百顷”“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资至百万”可以证明A、D两项是正确的,“闭门成市”是指在庄园内部交易,并不是进行商品交换,而是为了自给自足的生活需要,B项正确,故排除A、B、D三项,答案为C。 7.(2012年广东文综,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 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解题的关键主要是判断商代可能出现牛耕的依据。商代遗址虽然出现了牛骨,但并不能说明农业生产已用牛耕,故A项错误;《诗经》主要记载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虽然有描写农耕生活的内容,但并不能说明商朝的历史,故B项错误;因为孔子生活在西周晚期,故其学生的名字也不能证明商朝出现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