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鸭对水稻田病虫害及杂草的控制效果试验初报.docVIP

稻田养鸭对水稻田病虫害及杂草的控制效果试验初报.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稻田养鸭对水稻田病虫害及杂草的控制效果试验初报.doc

  稻田养鸭对水稻田病虫害及杂草的控制效果试验初报 稻田养鸭对水稻田病虫害及杂草的控制效果试验初报 为减轻化学药剂对农田土壤和农作物的污染,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田单位面积产出效益,2009年在重庆市垫江县开展了稻田养鸭对水稻田病虫害及杂草的控制效果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设置   试验于2009年在重庆市垫江县普顺镇东湖村三社进行。试验田总面积(7.5667) m2,设养鸭区与非养鸭区、化学农药控害区3个处理。其中养鸭区面积4000 m2,化学农药控害区面积667 m2,空白对照区面积334 m2。3个试验区的水肥管理条件一致。   养鸭区:只防治病害,不防治虫害、草害。在水稻种子播种前用75%三环唑1000倍液浸种,未发生叶瘟故未防治。在7月5日667 m2用20%井冈毒素可湿性粉剂50 g加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 g,防治纹枯病和预防穗颈稻瘟。   化学防治区:水稻移栽后10 d(5月10日),667 m2用22%野老(6%苄嘧磺隆+16%乙草胺可湿性粉剂)22.5 g除草,用40%毒死蜱乳油80 mL防治水稻螟虫;7月5日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 g防治稻飞虱,用全铲(3.2%阿维菌素乳油)30 mL防治稻纵卷叶螟。病害防治同养鸭控害区一致。   对照区:不施用化学农药和除草剂。   1.2 鸭苗放养规格、密度及时间   鸭苗放养密度:按养鸭区实际面积16只(鸭苗)/667 m2的密度放养。   鸭苗放养规格:鸭苗放养时平均单只重量500 g左右。   鸭苗放养时间:从水稻秧苗移栽后25 d,即5月20日开始放养,此时秧苗基本封行,至水稻破口抽穗结束(7月20日)止,放养时间60 d。   1.3 试验观察   严格按照《农业部测报调查规范》搞好病虫调查,稻飞虱每5 d观察1次,螟害率及纵卷叶螟卷叶率在当代虫害稳定时调查。主要观察内容如下。   (1)稻田主要害虫稻飞虱种群密度消长,二化螟及稻纵卷叶螟等病虫的发生为害情况;稻瘟病、纹枯病等主要虫害发生情况。   (2)稻田杂草的数量消长。   (3)稻田养鸭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在水稻虫害发生严重的情况本文由.L.收集整理下,稻田养鸭对虫害的控制效果较好,在稻飞虱的控制上尤为明显。   2.1 对病虫的控制效果   2.1.1 虫害   调查结果列于表1。   (1)稻飞虱   可以看出,水稻分蘖期到孕穗期,养鸭区稻飞虱混合种群虫口密度控制在防治指标(1000头/667 m2)之下,时间间隔5 d百丛虫量依次为0头、0头、24头、37头、54头、51头、107头、142头、510头、651头、711头、687头、420头;而对照区在不施杀虫剂的条件下,间隔5 d虫量依次为0头、0头、21头、134头、160头、246头、514头、784头、1170头、2077头、3003头、6554头、4489头。6月下旬到7月中旬虫量都达到了防治指标,在孕穗末至抽穗期稻飞虱种群虫口密度最高虫量达到6554头(7月15日,抽穗期),与养鸭区相比,分别高0头、0头、-3头、97头、106头、195头、407头、642头、660头、1426头、2292头、5867头、4289头;化防区虫量依次为(化防区于7月1日施药防治稻飞虱):0头、0头、27头、145头、167头、257头、525头、815头、1387头、540头、441头、360头、278头,与养鸭区相比,分别高0头、0头、3头、108头、113头、206头、418头、673头、1087头、-111头、-270头、-327头、-132头。可以看出,施药后化防区虫量减少,养鸭区虫量在后期反而较高,但都没有超过防治指标。   (2)水稻螟虫   稻田养鸭对二化螟的控制效果不如稻飞虱显著。在6月15日螟虫为害稳定时调查,对照区螟害率6.07%,养鸭区为2.04%,比化控区多1.19个百分点;7月30日调查,对照区螟害率4.53%,养鸭区为1.45%,比化控区多0.58个百分点。   (3)稻纵卷叶螟   6月15日调查,对照区纵卷叶螟卷叶率卷为0.58%,养鸭区为0.45%,比化控区少0.21个百分点;7月30日调查,对照区卷叶率为10.1%,养鸭区为3.54%,比化控区多1.14个百分点。   2.1.2 病害   调查结果列于表2。   (1)稻瘟病   水稻全生育期无叶瘟及穗瘟发生。   (2)纹枯病   根据调查,从6月10日田间初见病株至7月30日,时间间隔5 d养鸭区平均病株率为:0、0、1.7%、2.1%、2.7%、2.5%、3.4%、4.3%、3.2%、3.1%,分别比对照及化防区少1.4, 0.9, 2.1, 1.7, 1.8, 1.4, 3.0, 3.5, 3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