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2课时(颜景田)T.doc

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2课时(颜景田)T.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2课时(颜景田)T

课时课题:第五章第1节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人:台儿庄区彭楼中学 颜景田 授课时间:2012年12月5日,星期三,第一节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等式的两个性质,并利用解一元一次方程.x=a(a为常数 重点: 1.等式的基本性质. 2.体验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难点: 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对方程进行变形,直至变形成(为常数 教法及学法指导: 直观—启发—引导式.通过天平试验,形象直观地展示等式的性质,启发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对方程变形,引导学生体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就是要将方程中的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并回顾检验方程解的方法,使他们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学生积极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通过观察、思考,归纳出等式的基本性质,并尝试着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天平一架、砝码一盒,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内容,阅读P132-P133随堂练习之前的内容,总结自学到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将几个实际问题转化成了数学模型即一元一次方程,可是只列出了方程,并没有将实际问题解决,这就需要我们再解出方程的解.在小学,我们求解过方程,请大家回忆你会求解哪些方程,方程你会解吗? 生:我们曾经利用逆运算求解形如的方程.简单举例说明. 师:对于较为复杂的方程,例如这样一个问题:某数与2的和的,比某数的2倍与3的差的大1,求某数.如果我们设某数为x,可以得到方程是什么呢? 生:得到的方程是. 师:很好,但怎样才能求出呢?如果还用逆运算易求解吗? 生:观察思考,同位简单交流后回答用逆运算不易求出方程的解. 师:因此要想求出这些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我们有必要研究等式的性质,才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提问学生是否会求方程的解,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原先具有的知识已不能够解决问题,学生遇到了困难,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了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更能积极投入到新课的学习情境中去.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一)实验 在天平两边的秤盘里,放着质量相等的物体,使天平保持平衡.如下图: 第一步,在天平两边同时加入相同质量的砝码,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第二步,在天平两边同时拿去相同质量的砝码,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结果:通过两步实验学生观察发现,天平都仍然平衡.如果我们将天平看成等式,就可以得到等式的第一个基本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师:根据上面的实验,大家想一想,如果天平两边的物体的质量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例如4倍)或同时缩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例如),天平还保持平衡吗?你能得出等式的什么性质?(让同学们先想一想,再观察天平实验的过程) 生:在将天平两边的物体的质量扩大相同的倍数或同时缩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天平仍保持平衡.由此我们得到等式的第二个基本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师:刚才我们通过天平实验得出了等式的两个性质,谁来谈一下理解这两个基本性质需注意什么? 生:我认为在等式的这两个基本性质中要注意:等式两边每一项都要参加运算,是同一种运算,要加都加,要减都减,要乘都乘,要除都除,并且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乘以或除 以的数一定是同一个数. 生:我认为第一个基本性质所加(或减)不受限制,只要是同一个代数式即可,第二个基本性质除以受限制是除数不为0的同一个数. 师:如果我假设已知等式是:,你能用符号表示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吗? 生:可以.用符号表示等式的两个性质: 若,则 ①(为代数式) ②(c为数) ③(c为数且c≠0)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代数式,并说明根据等式的哪一条性质. 1. 如果,那么 ,根据 . 2.如果,则 ,根据 . 3.如果,则 ,根据 . 4.如果,则 ,根据 . 例解下列方程: ⑴; ⑵. 可先让学生自己尝试利用等式的性质进行求解,教师再加以引导 于是 生2:解:(2)方程两边同时加上5,得 于是 习惯上,我们写成 师:谁能告诉我这两个同学解这两个方程的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