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六单元 十面埋伏教案1 湘教版
十面埋伏
1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总结概括出各类民族乐器的基本特征,
2.学生能够分辨常见民族乐器的音色。
3.学生能够认识常见的民乐演奏形式
2学情分析
中国音乐文化历史悠久,中国的乐器种类繁多,数不胜数。今天老师找来了很多乐器的图片,看哪位同学能迅速的将中国的民族乐器挑选出来,并说出它的名字。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比较、欣赏、讨论、直观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学习活动。
教学难点:如何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组织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4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十面埋伏全曲简介
《十面埋伏》是一首历史题材的大型琵琶曲,它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关于乐曲的创作年代迄今无一定论。资料追溯可至唐代,在白居易(772—846)写过的著名长诗《琵琶行》中,可探知作者白居易曾听过有关表现激烈战斗场景的琵琶音乐。《十面埋伏》流传甚广,是传统琵琶曲之一,又名。本曲现存乐谱最早见于1818年华秋萍编的《琵琶谱》(全称为《南北二派秘本琵琶真传》,又称《华秋萍琵琶谱》)。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垓下决战的情景。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明末清初,《四照堂集》的“汤琵琶传”中,曾记载了琵琶演奏家汤应曾演奏《楚汉》一曲时的情景:“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屋瓦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鼓声、剑弩声、人马声……使闻者始而奋,继而恐,涕泣无从也。其感人如此。”曲子段落编辑《十面埋伏》全曲分十三个段落,都标题可归三部分:第一部分:(1)“列营”全曲序引,表现出征前的金鼓战号齐鸣,众人呐喊的激励场面。音乐由散渐快,调式的复合性及其交替转换,更使音乐增加不稳定性。(2)“吹打”。(3)“点将”主题呈式,用接连不断的长轮指手法(但轮一句轮一拂轮)和“扣、抹、弹、抹”组合指法,表现将士威武的气派。(4)“排阵”。(5)“走队”音乐与前有一定的对比,用“遮、分”和“遮、划”手法进一步展现军队勇武矫健的雄姿。第二部分:(6)“埋伏”表现决战前夕夜晚,汉军在垓下伏兵,气象宁静而又紧张,为下面两段作铺垫。(7)“鸡鸣山小战”楚汉两军短兵相接,刀枪相击,气息急促,音乐初步展开。(8)“九里山大战”描绘两军激战的生死搏杀场面。马蹄声、刀戈相击声、呐喊声交织起伏,震撼人心。先用“划、排、弹、排”交替弹法,后用拼双弦、推拉等技法,将音乐推向高潮。第三部分:(9)“项王败阵”(10)“乌江自刎”先是节奏零落的同音反复和节奏紧密的马蹄声交替,表现了突围落荒而走的项王和汉军紧追不舍的场面;然后是一段悲壮的旋律,表现项羽自刎;最后四弦一“划”后急“伏”(又称“煞住”),音乐嘎然而止。原曲还有:(11)“众串凯”(12)“诸将争功”(13)“得胜回营”艺术特色编辑整曲来看,又有“起、承、转、合”的布局性质。第一部分含五段为“起、承部”,第二部分含三段为“转”部,第三部分含二段为“合”部;明代王猷定《汤琵琶传》中,记有被时人称为“汤琵琶”的汤应曾弹奏《楚汉》时的情景:“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争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恐,终而涕泣之无从也。”从这段描述可看出,汤应曾弹奏的《楚汉》与《十面埋伏》在情节及主题上一致,由此可见早在16世纪之前,此曲已在汉族民间流传。《楚汉》在明代嘉靖、万历前后流行一时,深受琵琶演奏家的喜爱;自公元1818年华秋萍编的《琵琶谱》问世以来,其后各个琵琶谱集都载有《十面》乐谱。各个版本在分段与分段标目都有所不同:《华氏谱》称《十面》,由直隶王君锡传谱,凡十三段;《李氏谱》名《淮阴平楚》,隋秦汉子作;金山周瑞清厚卿校,凡十八段;《养正轩谱》称《十面》,一名《淮阴平楚》,凡十八段;《瀛州古调》名《十面埋伏》,凡十段。
活动2【导入】欣赏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全曲
《十面埋伏》全曲共有十三个段落,大标题有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全曲的序幕。第二部分将音乐推向高潮。第三部分一段悲壮的旋律结束全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七年级美术下册 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1 湘美版.doc
- 七年级美术下册 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2 湘美版.doc
- 七年级美术下册 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3 湘美版.doc
- 七年级美术下册 第1课 画家乡的风景教学设计5 湘美版.doc
- 七年级美术下册 第2课 黑白世界教学设计5 湘美版.doc
- 七年级美术下册 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4 湘美版.doc
- 七年级美术下册 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5 湘美版.doc
- 七年级美术下册 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2 湘美版.doc
- 七年级美术下册 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6 湘美版.doc
- 七年级美术下册 第4课 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教学设计3 湘美版.doc
-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六单元 十面埋伏教学设计(表格式) 湘教版.doc
-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六单元 十面埋伏教案2 湘教版.doc
-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六单元 原始狩猎图教学设计 湘教版.doc
-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六单元 八音和鸣(二)(第2课时)教案 湘教版.doc
-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六单元 原始狩猎图教学设计1 湘教版.doc
-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六单元 原始狩猎图教案1 湘教版.doc
-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八单元 思乡曲教学设计1 湘教版.doc
-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六单元 原始狩猎图教学设计2 湘教版.doc
-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六单元 梅花三弄教学设计2 湘教版.doc
-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六单元 原始狩猎图教学设计3 湘教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