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中国古代法律职业者.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中国古代法律职业者

中国古代法律职业者概述 一、概念界定与研究意义 法律职业一般是指直接从事与法律有关的各种工作的总称,通常包括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律顾问、公证人和法学教师,但主要指法官和律师,特别是律师。 在中国古代,无论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都没有发展出制度化的律师或者法官等法律职业者。但对于“律师”和“法官”这两种职业的前身却是可以追根溯源的,有着较悠远的历史发展根基。因此本文所要谈的是中国古代法律职业的概念应从广义的角度去理解,可以看成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与现代法律职业者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职业者,这些群体与现代法律职业者发挥同等功能,追求类似目的,并且与法有关,成为化解纠纷的除当事人以外的其他主体。 通过对古代法律职业者的探析,至少存在一下两个方面的意义,第一,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可以探析当代法官职业群体介于行政、司法之间尴尬地位形成的历史原因;第二,借鉴历史中曾经出现过的讼师现象,来探讨今天律师群体的多面性,促进律师职业道德的建构完善。 二、古代各个时期审判者及司法辅助人员的概述 (一)西周以前的法官 据史料记载,早在帝舜时期,就有了法官之职。帝舜时期法官之名称为“士”,而任“士”之职者,实皋陶其人也。 皋陶乃法官之始祖。在当时,皋陶主要管理立法和司法事务,深受人们敬重。皋陶所任法官的地位职位较高,司空、后稷、司徒,后世所谓三公,“士”之地位次三公而列第四。在当时司法官之地位,亦云尊贵矣。同时,为司法官之人必须是贤德之人。皋陶的贤德是令统治者也深深折服的,甚至是帝王也自叹不如。皋陶之事业最显著者,当然为制定刑法。实开中国法系之先河。《竹书纪年》明记立法之时期云:“舜之三年命咎陶作刑。” 总结起来这一时期的审判者具有如下三个特点:一,官职地位较高;二,为贤德之人;三,兼立法和司法之职。 (二)西周时期的专业法官和司法辅助人员 西周时期,在中央,最高司法机关的长官为大司寇:“掌建三邦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国,诘四方。”其次为小司寇:“掌外朝以外政五刑,听万民之狱讼。”最后为士师:“士师之职,掌国之五禁之法,以左右刑罚。” 按照距离王城地域远近的不同又划分为四类职务进行司法管辖,分别是乡、遂、县、方四种士。 其中方士又分为都士和家士,都士管辖王家子弟,公卿大臣的封地,家,管辖大夫的封地之纠纷,专门解决特权贵族纠纷。 《周礼?秋官》属于刑官之属,其中包含六十种官职,分别具有不同的司法职能,上述几种具有明确的审判职能,其余的职位大多属于司法审判辅助人员,划分依据具体事务的不同。有辅助判判断量刑情节司刺,辅助刑事案件的司刑、禁杀戮等,辅助民事案件的司约,辅助违反水禁之法的萍氏,掌管刑罚的 司厉、司圜、掌囚等等。这些职位都具有较强的行政色彩,为维护社会治安和帝王统治而设立,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司法审判工作的进行,提高了办案效率。 (三)秦朝时期审判人员与刀笔官吏 秦朝时期,廷尉,是中央最高审判机关和最高司法官员。廷尉负责审理皇帝制定的案件以及地方送上来的疑难案件。 地方司法机关基本是郡县两级,郡守、县令兼理司法 郡、县两级政府既是行政机关又是司法审判机关,郡守、县令具有审判权。对于具体案件的查明事实、审理的过程是有其他主管司法事务的参与者的,例如在县廷尉一级设有丞,主管一县之司法事务,县丞可以发送文书、询问告发人、证人,审讯被告,参加现场勘验进行司法调查活动。 在乡,下放有一定司法管辖权,行使人员为秩、啬夫。大乡达到五千户的,郡指派有秩。小乡不到五千户的,县指派啬夫。二者虽然不同时设置,但职责相同,主调解纠纷、平断曲直,收赋税,征徭役。 “刀笔吏”。司马迁在他的《史记·萧相国世家赞》中说:“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是说萧何在秦时做办理文书的小吏,虽食傣禄,但并没有做出什么突出的政绩,因而不显名。此后,“刀笔吏”成了搞文司法文书工作的代名词。在古代,吏和官是有分别的,官是由皇帝或朝廷任命的,而吏则是由官聘请或雇用的。 (四)唐代同职连署审判及其司法人员 唐代实行,审判官院在推鞫、判断、审议、判决案件过程中,既分工负责,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又联署文案、相互牵掣、相互监督、承担连带法律责任。 唐代中央、地方各级审判机关连署官员分别为长官、通判官、判官和主典四等,其中长官、通判官、判官为官,主典为吏。就具体职责而言: 主典为检请官,即检勘诉状文书并请判官鞠问之承办官。主典检案是法官审判的基础程序,但无权决定案件的最终结果。 判官依据主典检状定拟判决,依次通报通判官和长官批示。 通判官一般署“依判。谘。某示”字样,判官则署“依判。某示。”字样。案件最后还需要勾检官稽查勾讫。(四等官系统之外的检查官) 另外大理寺中还设有以下司法辅助人员,评事,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