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届高三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五课文化创新.ppt

【2017年整理】届高三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五课文化创新.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届高三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五课文化创新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1、从内容上看,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科技与文化创新等都是历年高考的重点,每年都有所涉及。 2、从形式上看,往年高考中,既有大量的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但是一般以选择题为主。选择题考查的背景素材比较广泛,非选择题多以文化热点材料为考查背景。 3、文化创新可以联系的社会热点:十八大以来国家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文化创新的具体做法,如文化体制的创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南京青奥会的创新、教育创新等。; ;考点梳理;1、文化创新的必要性: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文化创新的意义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3. 文化创新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考点三 文化创新的途径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1)不同民族文化如何进行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实现文化创新? ;3、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特别提醒](1)这是文化横向积累的过程,主要侧重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2)文化交流中“海纳百川”“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是不矛盾的 ①“海纳百川”表明文化竞争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文化间可以相互交流、借鉴、融合。 ②“以我为主”就是在对世界文化精华的汲取中,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性——民族特色,有利于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 ③“为我所用”就是辩证取舍、择善而从,结合国情进行改造、整合与创新。 ;4.坚持文化创新的???确方向 (1)把握两对关系: 文化创新,必须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2)坚持正确方向: ①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②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③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 ④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3)反对错误倾向: 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1)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基本途径之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④方向: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⑤主体: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⑥内容: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全面理解文化的继承、发展、交流与创新的关系 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传统文化是通过继承积累下来的,并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②文化的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即文化传承。 ③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而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④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5. 建设“学习型社会” (1)“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2)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要性 ①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②建设“学习型社会”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3)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 ①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②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4)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的就是使每个人都能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让每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才智得到充分展示,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D;B;C;【真题感悟】 1、(2015年山东卷30)图6中的“雷风侠”是一个既有雷锋形象特征,又有雷锋精神内核的动漫形象,是作者为传播正能量,借鉴经典动漫形象元素进行的创新设计,赢得了青少年的喜爱。“雷风侠”动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