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墓志铭变格破体的文学现象.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议墓志铭变格破体的文学现象.doc

  试议墓志铭变格破体的文学现象 近年来,随着考古发现的重大进展,随着文学观念的重要变化,我国传统文体逐渐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我们在编纂《咸阳碑刻》 (与曹 发展 合编,三秦出版社2003年版) 过程中,越发感受到这种变化的深刻意义。其中,《唐薛元超墓志铭》引起了我特别的注意,因为这方墓志与以往作品有很多差异,在文学上表现出一种显而易见的突破和超越。 我们知道,一般意义上的墓志铭,不过是“仁人孝子,于幽宫则刻石而埋之” (龚自珍《说碑》) 的文字。故其为文,大多略叙生平梗概,期冀后人识其墓址,凭吊纪念而已。当然,墓志铭毕竟是带有史传性质的文字,其用笔往往与传统的文风多有契合: 时代 文风是散体,它也是散体;时代文风是骈体,它也是骈体。南北朝至初唐的许多墓志铭,都是用骈体文写成的。到中唐以后,墓志铭又多用散体文章。这一现象,我们编著的《新 中国 出土墓志·陕西卷·壹》和《咸阳碑刻》中不乏其例。为了表现作者的文采风流,墓志铭大都有承袭《诗经》特色,出之以四言韵语,风雅蕴藉;辅之以骚体文字,孤怀冥搜。《咸阳碑刻》中的《唐兰辅墓志铭》、《唐窦德藏墓志铭》、《唐曹钦墓志铭》等,显然是仿照《诗经》之风、雅、颂章句形式。而《武周庞同本墓志铭》、《五代朔方节度使冯晖墓志铭》等,写的就像一首骚体诗。其字数比《楚辞》中的《山鬼》或《国殇》还要长。但是,不论如何模仿,这些碑板文字对传统散文、骈文以及《诗》、《骚》来说,不过是取其皮毛,拾其香草而已。《庞同本墓志铭》:“混元俶落兮见乾纲,正气氤氲兮兴帝王。股肱出兮政惟良,俗邕熙兮咏乐康。有姬文兮代必昌,锡繁胤兮胙庞乡。盛德有后兮为龙光,子子孙孙兮福无疆。”既缺少《离骚》、《九章》那样带有哲思的哀怨,又缺少《九歌》、《九辩》那样带有文采的深情。唯有歌功颂德、耀前光后的意思而已。《冯晖墓志铭》的铭文虽长,依然没有脱离这一传统的窠臼。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墓志铭多为代笔,作者很难像韩愈《祭十二郎文》、袁枚《祭妹文》那样投入杜鹃啼血般的情感从事写作,因而,这类铭文很难表现出应有的深度,达不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那样的写作心态。阅读古人墓志铭,最明显的感受就是陈辞滥调,因袭不绝。大多情况下,作者常用荒烟野露、寒林衰草烘托坟茔的凄凉景象。如果偶一用之,还略见新意,但篇篇如此,则味同嚼蜡。没有真实的感受,只能在文字上翻新花样, 自然 不能与《诗》之比兴同日而语。加之墓志是“称美弗称恶,以尽其孝子慈孙之心” (吴讷《文章辨体序说》) 的文字,虚美之辞、谀墓之嫌便不可避免。很显然,这些体例上的、人为的因素,造成了墓志铭这类文章和文学的界域还保持着相当的距离。 魏晋南北朝以来,随着诗人学者介入墓志铭的写作,这种情况逐渐得到改变。其中,由南朝流入北朝的庾信的墓志铭的写作,最引人瞩目。他的《周大将军怀德公吴明彻墓志铭》哀伤吴明彻北伐困辱,客死他乡,在行文中寄寓了很深的身世之感,具有诗人的情怀。他的《周宇文显和墓志铭》,则显示了史家的笔法。唐人令狐德棻等撰写的《周书·宇文神举传》,所记宇文显和与魏孝武帝关系的一段文字,和《宇文显和墓志铭》的字句几乎一样,明显地取材于庾信的这篇文章。不仅如此,新出土的北周墓志,有不少模仿庾信,如《北周柱国谯国公夫人故步六孤氏(须蜜多)墓志铭》有这样的话:“夫人别离亲戚,关河重阻。夷歌一曲,未足消忧;猿鸣三声,沾衣无已。”就很有庾信风味。因此可以这样说,庾信所写的墓志铭,其文学笔法对北周人的 应用 文写作的确产生一定 影响 。可以这样说,庾信是让墓志铭这一应用文体真正走进文学苑囿的开山鼻祖。而促使这种文体在文学苑囿独立生辉的则是中唐大诗人韩愈。关于这两位文学大师的成就及其 历史 地位,学术界讨论得已经非常深入,这里没有必要展开赘述。我们所关注的,是从庾信到韩愈这二三百年发展演变的若干环节。从这个意义上说,崔融的《薛元超墓志铭》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大唐薛元超墓志铭》的作者是崔融,初唐“文章四友”之一,曾著有《崔氏唐朝新定诗体》一书 (参见张伯伟辑校《全唐五代诗格校考》,陕西人民 教育 出版社1996年版) ,其于律诗格律的奠定,起了重要的作用。《旧唐书》称“融为文典丽,当时罕有其比,朝廷所须《洛出宝图颂》、《则天哀册文》及诸大手笔,并手敕付融。撰哀册文,用思精苦,遂发病卒”。由此看来,他把一生的心血都用在了诗文创作上,赢得了时人的广泛尊重。薛元超的事迹,见于《旧唐书》卷七十三记载,但比较简略。崔融的《薛元超墓志铭》则详尽记述了墓主的世系、名字、爵位、行迹、年寿、卒葬日月、子孙大略和葬地等事项,不仅字数倍过于《旧唐书》,更重要的是,崔融的文字对以往的墓志格式有明显突破。与其说是墓志,更不如说是一篇形神兼备的史传文学作品。作者通过对若干史实的叙述和描写,生动地表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