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读本_概念楼书3月21日最终稿.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读本_概念楼书3月21日最终稿

绿城御园文化读本 前言: 关于北京,关于西山,关于三山五园,关于历代帝王留下的片片瓦砾,在千百年的风云变幻中,她们都有着世人难以企及的辉煌,也有着数不尽道不完的人间情怀…… 今天,我们虔诚仰望的同时,以重述当年盛景的笔触,灵犀辉映御园所根植的这片土地的价值;期待从浩瀚的历史海洋中撷取几片精彩的浪花,来荡漾出历史与现实之间心灵的感动,并作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开端,希望这几朵浪花足以澎湃出文脉的江河,穿透时空,遥相呼应! 目录: 皇城威仪 一个皇帝的梦想 37.95米 一个王朝的崭新起点 山水奇观 逃逸紫禁城的年轻君主 第一桶玉泉山水 运向皇宫大内 青龙桥的稻田厂始自1714 《耕织图》里的千秋大业 六下江南 揽胜九州 盛世瑰宝 芳菲满园中的三位皇帝 中国的凡尔赛宫从喷水池开始 皇城威仪 北京城建城3000余年,在浩瀚的中华5000年文明长河中,书写着850年的皇家历史;庄严的皇宫和巍峨的城墙,以其壮丽威仪天下,成为权力至上的象征。 历代帝王及伟人选择于此统御四方,这里,注定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注)早在三千年前周朝时,燕诸候国就定都北京,称蓟明朝几经风雨,刚质健拔、充满阳刚之气的朝代到万历年间 4.第一桶玉泉山水,运向皇宫大内 玉泉山众多奇美的景色很多都已经消失在历史的沧海桑田,而玉泉山泉水却始终如一的滋润着皇族贵胄…… 每天天还没有亮,就会听到轰隆隆的马车声第一个驶进西直门,这是皇宫的运水车,盛放着玉泉山泉水,车上插着黄龙旗,盖着绣龙的大苫布。因为北京城内的水质不好,皇宫用水都取自玉泉山,明、清两代玉泉山到皇城的御水车西直门包括门楼、门洞、箭楼、瓮城、瓮城门各“涌湍千丈落垂虹,风卷银涛一望中。声震林梢趋众壑,光浮练影挂长空。跳波激石珠丸碎,溅沫飞花玉屑红。自此恩波流处处,公田时雨泽应同。” ——乾隆《玉泉垂虹》 玉泉山众多奇美的景色很多都已经消失在历史的沧海桑田,而玉泉山泉水却始终如一地滋润着皇族贵胄,在生生不息的流淌中奏响鼎盛繁华,玉泉山麓亦成为世代达官贵人的栖息之地,休闲之所。 5.青龙桥的稻田厂始自1714 皇家御用玉泉山水蜿蜒流淌,所到之处,润泽万物,京西水稻亦在其灌溉中蓬勃繁盛。 1403年,由北平刚刚改称为北京的城市里,突然多了很多来自江浙等地的南方人,他们得到朝廷的应允,迁至北京即可获得五年免缴税赋的优待条件。由于京西群泽遍野,泉水丰沛,于是,在北京的西郊多了很多农民开始垦荒种地,开辟出稻田进入清朝,京西的水稻种植得到了几代皇帝的重视,康熙南巡,将南北稻作进行比较,江南稻田产量远高于京西玉泉山下的稻田,为改变北方低产状况,他将南方在稻田中施猪毛、鸡毛的经验推广于京西稻田,并取得成功。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在青龙桥设稻田厂,又在功德寺和六郎庄各设官场一处,并在玉泉山、六郎庄、圣化寺、泉宗庙和长河两岸等地拥有官种稻田。甚至在畅春园中都种有稻田。乾隆对京西稻作十分关心,乾隆二十年(1755年)他在疏浚玉泉山下的金河后,赋诗云:“疏泉因为广其壑,益开稻畦千亩多。”二十九年(1764年),他命疏浚万泉,“即其地开水田,”并筑起护田长堤,两年后稻畦鳞次了。六郎庄、巴沟、玉泉山一带的数千亩稻田,成为著名的京西稻产区稻田、荷塘黛紫色的山峦稻浪轻摇荷香飘逸,几只鸥、鹭悠然飞起远眺玉泉塔影,西山苍翠,历史变迁和文化沉浮可从中阅读……历代帝王均以皇室名义摹绘或修订耕织图,以教育皇子大臣们要重视农桑,体恤子民。清朝统一中国以后,绘制耕织图的传统被保留,并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南巡,有士人进献《耕织图》,康熙帝观览之后感慨万分,命内府绘制《耕织图》并亲自为每图制诗一章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颐和园昆明湖畔的西侧清漪园,主要由澄鲜堂、玉河斋、延赏斋、蚕神庙、织染局和水村居组成。这里稻田棋布,桑叶葳蕤,男耕女织,鱼跃鸢飞,是北方皇家园林中的一处极富江南水乡风情的景区,乾隆皇帝将之命名为——耕织图。— 乾隆《圆明园图咏》… 王朝会变,风物常在,择址于此,知交自然山水,吐纳灵秀之气,身心和谐,澄明而致远。 第三篇:盛世瑰宝 雨果说,“在东方,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 曾经厚载于这片土地之上的圆明园和他的西洋楼,汇聚了五千年的造园艺术,以天下至景皆为我用的气度,合壁中西、古今交融,以绝无仅有的美勾勒出18世纪寰宇一统的盛世。这种撼动整个世界的精神与文化,至今回荡在这片土地的上空。 8.芳菲满园中的三位皇帝 圆明园盛景,见证了清帝国的昌荣。她的兴起,是18世纪初,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秩序的崛起。 北方的夏天,天气炎热,高墙环绕、色彩浓烈的紫禁城就像一个大蒸炉,过分的追求礼制仪式也使得紫禁城更加的庄严肃穆,缺乏生气,无论年轻的还是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