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肺复苏讲训资料
生存链中5个环节 1.立即识别CA并启动急救系统 2.尽早CPR,并强调胸外按压 3.快速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基本生命支持(BLS) “三早” “三驾马车” 时间就是生命 心肺复苏成功率与开始CPR的时间密切相关, 心脏骤停1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90% 心脏骤停4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40% 心脏骤停6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10% 且侥幸存活者可能已“脑死亡” 心脏骤停10分钟实施——CPR成功率几乎为0 强调黄金4分钟 一早:尽早发现及识别并启动急救系统 二早:尽早CPR 三早:尽早除颤 心肺复苏翻身方法 第一驾马车——心脏胸外按压 快、准、狠+不间断=高质量的心脏胸外按压 按压频率100次/分 按压部位 按压深度5cm 按压姿势 按压方式 按压位置 双乳头连线中点 剑突上两指 心脏按压部位 以掌跟按压 按压姿势示意图 两手手指跷起(扣在一起)离开胸壁 按压姿势示意图 按压方法 按压时上半身 前倾,腕、肘、肩关节伸直, 以髋关节为轴, 垂直向下用力, 借助上半身的 体重和肩臂部 肌肉的力量进 行按压! 按压姿势示意图 深度至少5厘米 错误1 肘部弯曲 错误2 手掌交叉 胸外心脏按压的几个问题 胸外按压—按压和放松的时间 胸部按压和放松的时间大致相等。在每次按压后要允许胸部完全回弹。院外和院内人体CPR研究发现,胸壁回弹不完全很常见,特别是在施救者疲劳的时候。 胸外按压—按压次数 个院内心脏骤停患者研究显示,给予>80次/min的按压与自主循环恢复(ROSC)有关。从一个院外观察性研究资料的推断显示,当给予胸外按压至少68~89次/min时能提高出院存活率;研究也显示胸外按压的速率为120次/分钟时能提高存活率。因此,对于非专业人员和医务人员,成人进行胸外按压的速率为至少100次/分钟是合理的。。 胸外按压—施救者按压的时间 施救者疲劳会导致按压的频率和深度不够。在CPR1分钟后,普遍会出现明显疲劳和按压变浅,虽然施救者按压≥5分钟后仍然否认疲劳。当有2名或以上的施救者在场时,每2分钟(或者每约5个30:2的按压-通气周期)更换按压者以防止按压质量下降是合理的。 在合适的按压中断有关的治疗期间(例如,用AED除颤时)考虑更换按压者。尽量在5秒内完成轮换。如果两名施救者分别在患者的两旁,1名施救者每2分钟做好准备等待更换“正在按压”的人员。 * 当非专业急救者遇到呼吸停止的无意识患者时,应立即开始连续胸部按压,无需进行生命体征的评估,直至自动体外除颤仪(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和专业急救者到达现场。但对于专业急救者,仍要求检查脉搏,在10s内确认循环状态,如果在10s内没有或无法检查出脉搏,应立即开始胸部按压。 无论是 成人、儿童(1岁至青少年期)及婴儿仰头举颏法”把患者的气道打开。如果是颈部脊椎损伤的患者,应施行“下颌前推法”把气道打开。但如果不成功,也应采用“仰头举颏法”将患者的气道打开,以抢救患者生命。 心肺复苏 目前我国心肺复苏的现状 一、不敢救! 二、不会救! 广东汕头小孩失足落水家人施救7人溺亡 2015年4月5日下午广东汕头小孩失足落水家人施救7人溺亡。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 2014年12月31日晚23时35分许,上海市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发生群众拥挤踩踏事故,致36人死亡。 救?怎么救?-------没救!! 大多数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未得到任何旁观者的心肺复苏! 案例分析:2006年12月20日 9:00AM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某的保姆发现马某坐在卫生间的马桶上一直没有起来,头耷拉下来,呼之不应,小保姆不敢动他,赶紧给马某家人打电话。 马某家人接到电话迅速回家,发现马某呼唤不应,不省人事,也没敢挪动他,立即拨打“120”。 9:34AM 北京红十字会120紧急救援中心接到求救电话,不到1分钟,救护车出动。 9:45AM 救护车抵达现场,发现马某坐在马桶上,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呼吸心跳停止,心电图呈直线。 中国医生唐子人在美国抢救心脏骤停游客受称赞 2015年3月21日,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唐子人在其新浪微博上发布了多张救人的图片,并配文字:“在圣地亚哥海洋公园游玩时,遇到一个美国游客突发心跳骤停,倒在离我约十米的地方,一个人坚持胸外按压约十多分钟,等到除颤仪到位后成功将其复苏!海洋公园管理人员非常感谢,送了一顿可以单独观看鲸鱼演出的自助大餐,弥补了没看成表演的遗憾!” 急救技术的普及任重道远 在发达国家,急救能力的培训非常普及。法国的急救培训普及率为其总人口的40%, 德国更是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