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氏体耐磨钢焊接组织和性能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贝氏体耐磨钢焊接组织和性能研究

目 录 摘 要 1 Abstract 2 1.绪论 3 1.1 贝氏体相变与贝氏体钢 3 1.2 贝氏体耐磨钢的应用 5 1.3 贝氏体钢的发展与前景 5 1.4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6 1.4.1主要研究内容 6 1.4.2 实验意义 7 2.实验方法及过程 8 2.1 技术路线 8 2.2 实验材料及设备 9 2.3 自制焊条 9 2.4 焊接过程 9 2.4.1焊前准备 9 2.4.2 实验参数 10 2.4.3 施焊 10 2.5 金相组织检测 11 2.6 显微硬度测试 12 3.实验结果与分析 13 3.1焊条焊接工艺性能 13 3.2金相组织分析 14 3.2.1母材 14 3.2.2 焊缝 15 3.2.3 熔合区 16 3.2.4 热影响区 17 3.3显微硬度分析 19 3.3.1 JD-960焊条的焊接接头显微硬度 19 3.3.2自制焊条的焊接接头显微硬度 20 3.3.3 两种焊条焊接接头显微硬度的对比 21 4.结论分析 23 致谢 24 参考文献: 25 贝氏体耐磨钢焊接组织与性能研究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学生:陈建孟 指导教师:向朝进 摘 要 本文研究了贝氏体相变过程与贝氏体耐磨钢的发展应用,通过用自制焊条与标准焊条对贝氏体耐磨钢进行手工电弧焊焊接实验,对比分析两组焊接工艺性能,观察显微金相与显微硬度,得出合金元素对焊接接头的影响。可以发现,自制焊条中由于钼元素增多,焊接接头各区域的组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细化,焊缝与熔合区的显微硬度也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贝氏体耐磨钢, 焊接工艺, 贝氏体, 显微金相 Abstract This thesis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bainite bainit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of wear-resistant steel, with homemade rod by rod and standard wear-resistant steel for bainite SMAW welding experiments,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wo sets of welding performance, observe metallurgical microstructure and micro hardness, drawn influence of alloying elements on welded joints. You can find homemade electrode due to an increase in molybdenum, the regional organization of welded joints have been varying degrees of refinement, micro-hardness weld and fusion zone has also been improved. Keywords:Bainite resistant steel,Welding ,Bainite,Metallurgical Microstructure 1.绪论 1.1 贝氏体相变与贝氏体钢 钢中的贝氏体转变是过冷奥氏体在介于珠光体和马氏体转变温度区间的一种转变,又简称为中温转变,由于贝氏体,尤其是下贝氏体组织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故生产中常将钢奥氏体化后过冷至中温转变区等温停留,使之获得贝氏体组织,这种热处理称为贝氏体等温淬火,对于有些钢来说,也可在奥氏体化后以适当的冷却速度(通常是空冷)进行连续冷却来获得贝氏体组织,采用等温或连续冷却淬火获得贝氏体组织后,除了可使钢得到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外,还可在较大程度上减少像一般淬火(得到马氏体组织)那样产生的变形和开裂倾向[1]。 贝氏体组织十分复杂,以致对贝氏体的定义至今未取得统一的认识。据目前多数人的意见,大体上可把贝氏体描述为条片状铁素体和碳化物(有时还有残余奥氏体)组成的非片层状组织,以示与珠光体这种片层状组织相区别。实际上,这一定义仍是不很完善的。由于贝氏体中铁素体和碳化物的形态与分布情况多变,使贝氏体显微组织呈现为多种形态。其中以上贝氏体、下贝氏体最为常见,粒状贝氏体次之,其余的较为少见[2]。 经热轧直接空冷或经正火后能得到全部贝氏体组织的钢,统称为贝氏体钢。贝氏体钢具有以下优点: (1)贝氏体组织是空冷得到的,空冷可以避免淬火变形和开裂; (2)碳的质量分数低的贝氏体钢,可焊性和成形性好; (3)贝氏体钢具有高的强韧性; (4)可在很大截面尺寸上获得优良性能; (5)与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