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和治疗.doc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和治疗.doc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 输尿管; 先天性; 畸形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临床较少见,我科1990—2004年共收治5例,现报告如下。第2期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和 治疗 朱 炜,等   1 资料与 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5例,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18~40岁,平均27岁。5例患者均因腰部胀痛就诊,经B超检查均示右肾积水,右输尿管上段扩张,2例伴有右肾结石。   12 诊断方法   5例均行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示右肾中度积水,右输尿管上段扩张,并向脊柱中线靠拢,呈反“J”型。5例患者行逆行尿路造影示右输尿管在第3,4腰椎水平呈“S”型,其中有2例患者联合CT检查,发现右输尿管从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间穿过。   13 治疗方法   5例患者均行全麻,经右侧第11肋间切口,先游离右侧输尿管上段及压迫右侧输尿管的部分下腔静脉,在受压输尿管上方2 cm 处斜行离断输尿管,若受压输尿管有狭窄,则切除该段受压的输尿管(约2~3 cm),然后在下腔静脉前用 5-0Dexon线行无张力端端吻合。吻合口轻度外翻,输尿管内放置 F6双J管作支架,避免术后输尿管狭窄。2例伴有右肾结石的患者术后行ESWL治疗成功,4周后拔除双J管。   2 结果   5例患者术后症状均消失,半年后复查B超及IVP显示肾积水明显减少,吻合口上方输尿管扩张程度有所改善,吻合口无狭窄。之后每半年复查一次B超随访,未发现肾积水加重及尿路结石形成,肾功能均正常,患者无腰部胀痛、血尿等症状,疗效满意。   3 讨论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是一种先天畸形,是胚胎期下腔静脉发育异常所致。胚胎发育期间当肾环后部分萎缩,前部发育成下腔静脉时,便形成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因此不是输尿管的先天性畸形[1]。根据输尿管与下腔静脉交叉位置的高低,Basteson将其分为Ⅰ,Ⅱ两型,Ⅰ型为低襻型,Ⅱ型为高襻型。低襻型输尿管与下腔静脉交叉点大约在第3,4腰椎水平,此处输尿管较细,壁薄,易受压梗阻,导致肾积水而产生症状。此型临床较多见,静脉尿路造影(IVU)中显示输尿管呈反“J”、“ S”形或呈鱼钩状,本组5例患者均为Ⅰ型。高襻型输尿管与下腔静脉交叉点大约在第1,2腰椎水平,此处输尿管平行于肾盂,较粗大,不易受压梗阻,很少产生肾积水而出现临床症状。IVU中显示输尿管呈倒“J”、倒“L”形,临床罕见。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B超可以发现右肾积水、右输尿管上段扩张。其操作要点是探头由上到下追踪输尿管时发现其突然消失,不具有“鼠尾征”,在其突然消失处改为横向切面,发现输尿管左拐,变细,位于下腔静脉后,再向下又可追踪到输尿管。IVU检查在右肾功能尚好者中,可见到右肾积水,右输尿管上1/3段扩张,在第3,4腰椎水平输尿管向脊柱中线靠拢,呈反“J”、“S”形或呈鱼钩状,下段输尿管多不显影。逆行尿路造影(RU)检查中可见右输尿管在第3,4腰椎水平呈“S”型。IVU结合RU,如果出现上述典型症状即可确诊,是诊断此病的最基本的 方法 。本组5例患者均通过此方法而明确诊断。对于不具备上述典型征象的患者,RU联合CT检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CT中可发现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呈横条状,在向下扫描时可发现输尿管呈圆点状位于下腔静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继续向下扫描输尿管呈圆点状位于下腔静脉前方,本组病例中有两例行该方法确诊。磁共振尿路成像(MRU)可直观显示输尿管行经及与下腔静脉关系,是 目前 诊断此病的最理想方法,但价格比较昂贵。此病易与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畸形及腹膜后肿瘤压迫所致肾积水混淆。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UPJ)及肿瘤引起的肾积水可在两侧肾脏,而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只引起右肾积水。UPJ梗阻发生在肾盂输尿管连接处,IVU及RU显示肾积水、输尿管上段不扩张。腹膜后肿瘤压迫输尿管,RU显示输尿管呈弧形受压移位,无“S”及反“J”形表现,CT可发现腹膜后肿瘤而确诊。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 治疗 原则[2]:(1)仅有肾盂轻度积水或仅有肾盏积水无肾盂积水者,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复查泌尿系B超。(2)肾盂积水中度以上,输尿管上段扩张明显, 影响 右侧肾功能,患者有腰部胀痛、血尿、反复尿路感染及继发结石形成时应尽快手术治疗。手术可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以经11肋间切口为宜,沿下腔静脉游离上段扩张的输尿管和穿越下腔静脉的输尿管,在受压输尿管上方斜行切断输尿管,因此处输尿管扩张,行端端吻合后不易引起狭窄,本组5例患者均采用该方法无1例术后出现吻合口狭窄,疗效满意。对于部分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粘连紧密,分离困难或受压段输尿管有狭窄,可在确保输尿管长度足够无张力吻合的前提下,将受压段输尿管旷置或切除。目前有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