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中医脾胃藏象理论发展历史初探.doc
关于中医脾胃藏象理论发展历史初探
论文 关键词:脾胃 藏象 发展 历史
论文摘要:本文从 3.3刘完素提出的“胃中润泽说”刘完素突出的学术观点是提倡“火热论”,脾胃的生化在于胃中阴液润泽的作用,在《宣明论方》“胃中润泽论”,对胃阴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 治疗 方法,论述颇为精详。他在《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火类》中认为人体胃中润泽与否,是饮食人胃化生精微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见,河间堪称胃阴学说的创始人,为李呆的《脾胃论》和叶天士提倡胃阴学说打下了基础,充实了脾胃藏象的内容。§_ .L.编辑。
3.4李东垣完善了脾胃病因痛机和治疗李杲善温补,创立了脾胃学说,病因方面,李杲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认为脾胃内伤病的形成,是元气不足引起的,而元气不足,又是脾胃受损的结果,这一论点是张仲景“四季脾旺不受邪”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在生理病理方面,李氏非常重视脾胃阳气升发.指出“火与元气不能两立”。同时认为脾胃居于中焦,是精气升降之枢纽。辨证方面,李氏十分强调要辨明内伤与外感,在《内外伤辨惑论》中,对内伤热中证和外感发热证的病机和症状进行明确的鉴别。在治疗上,李氏重视脾胃和元气的关系,针对脾胃内伤病的特点,用药偏重升阳补气为主,并贯穿于治疗的各个方面:创立甘温益气、升阳散火的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
总之,李杲以脾胃理论,阐发内伤热中证,不落窠臼,独创新义,自成一家,形成了较系统的脾胃藏象理论,对后世医家薛己、张介宾、李中梓、叶桂等人产生巨大的影响。
4明清脾胃藏象理论的完善
明清不少医家对脾胃藏象理论进行了论述和发挥,使之日臻完善。明代王纶结合东垣和丹溪之学提出脾阴说,认为脾胃须分“阴阳气血”,反对概用“辛热温燥,助火消阴之剂”。认为胃火旺和脾阴虚是互为因果的。临床中以人参、自芍、甘草等作为治疗脾阴虚证的常用药物。这种脾胃阴阳,脾胃分治的论述,对后世“脾阴”、“胃阳”学说具有一定的影响。
4.1薛己首创脾统血薛已的脾胃理论渊源于《内经》,上承东垣之学。不仅认识到脾胃气血之本,而且从《内经》“脾裹血”引申 发展 ,首创脾统血理论,指出:“血藏于脾土,故云脾统血”(薛己《妇人大全良方·月经不调方论第五》)。此外,还对脾胃虚弱而致的寒中证作了颇多的阐发,指出脾病也当益火,则土自实而脾自安。”(薛己《明医杂著》)对火衰土弱之虚寒证,强调肾中命火对脾胃的温煦作用。
4.2缪希雍注重牌阴缪希雍注重养护胃津,在治疗外感热病方面.缪氏认为“阳明多气多血,津液所聚而滋养百脉,故阳明以津为本。”《医学传心·卷一》主张治疗热病以养护胃滓为要务.故善用清凉、甘寒、清气之法。尤善用石膏、并配以麦冬、知母、竹叶等清解邪热,颐护胃津。在治疗杂病方面,氏注重脾阴,认为许多疾病都是“脾阴不足之证。”吴澄在《不居集》中明确的论述了脾阴虚的病理和治疗。
4.3李中梓提出“脾胃为后天之本”自宋代 哲学 家邵雍阐
发先天、后天哲理后,医家对人体也重视先后天问题。明代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提出“脾为后天之本”的著名论点,“谷人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之以为生者也l,故曰后天本在脾。”并认为与“肾为先天之本”同等重要.“肾安则脾愈安,脾安则肾愈安”,在治疗上,主张脾肾并重,“治先天根本,则有水火之分。水火不足者,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火不足者,用八味丸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治后天根本,则有饮食劳倦之分。饮食伤者枳壳丸主之,劳倦伤者,补中益气汤主之。”(《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一
4.4五脏与脾胃互为调治明代张介宾还着重发挥了治五脏以调脾胃的观点,指出:“脾为五脏,灌溉四旁,是以五脏中皆有脾气,而脾胃中亦有五脏之气”,《景岳全书·卷十七脾胃》与李东垣的调脾胃以安五脏之说,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因此在治疗上:“善治脾者,能调五脏即所以治脾胃也,能治脾胃使食进胃强,即所以安脏也。”明代倚石,长于理虚,其于《理虚元鉴》中提出:“阳虚三夺统于脾”,阐述了久病虚劳从脾论治的原则,“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生命之根。”(《理虚元鉴·治虚有三本》)因此治虚劳虽重视肺、脾、肾三脏,但他认为三脏的阳虚之证(夺精、夺火、夺气)均以胃不进食,及脾气不化为危,倚石称这种情况为“中气不守”,故在治疗统于脾,以补中益气之法统之。
4.5胃阴学说的最后确立清代叶天士所创胃阴学说,是对脾胃藏象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发展,叶天士注重胃阴,主张甘凉濡润,根据《内经》的理论.提出:“太阴阴土,得阳始运,阳明阳土,和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也”。又说:“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在治疗上,叶氏所用通降法,既非一般的辛开苦降,也不是苦寒下夺,而是用“甘平甘凉濡润以养胃阴”,其所制的养胃生津的益胃汤等方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湿热灭菌验证方案及报告.doc VIP
- TZS 0680—2025《医疗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组织架构规范》(水印版).pdf VIP
-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情绪调节和自我效能感的作用.docx VIP
- YBT4001.1-2019 钢格栅板及配套件 第1部分:钢格栅板.pdf VIP
-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课件 第二章 大数据采集.pptx
- LAQ-E-KS-23 掘进工安全作业指导书.doc VIP
- 连云港市主要小麦品种产量与主要品质性状的初步研 究参考.pdf VIP
- DB32_T 3697-2019既有建筑幕墙可靠性检验评估技术规程.docx VIP
- PW2330-2.0数据手册下载.pdf VIP
- 2025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总.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