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分子化学实验指导书教程
《高分子化学》实验指导书
?
实验一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自由基本体聚合的原理及合成方法;
2. 了解有机玻璃的生产工艺。
二、实验原理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俗称有机玻璃。有机玻璃广泛用在工业、农业、军事、生活等的各个领域,如飞机、汽车的透明窗玻璃、罩盖等。在建筑、电气、医疗卫生、机电等行业也广泛使用,如制造光学仪器、电器、医疗器械、透明模型、装饰品、广告铭牌等。每年全世界要消耗数以百万吨的有机玻璃及其制品。
工业上制备有机玻璃主要采用本体、悬浮聚合法,其次是溶液和乳液法。而有机玻璃的板、棒、管材制品通常都用本体浇铸聚合的方法来制备。如果选用其它聚合方法(如悬浮聚合、溶液聚合等),由于杂质的引入,产品的透明度都远不及本体聚合方法。为防止由于发热而产生气体并生成有气泡的聚合物,或爆聚的发生,工业上或实验室目前多采用本体浇注方法。即将本体聚合迅速进行到某种程度(转化率 10% 左右)形成单体中溶有聚合物的粘稠溶液(预聚物)后,再将其注入模具中,在低温下缓慢聚合使转化率达到 93 ~ 95% 左右,最后在 100 ℃ 下聚合至反应完全。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本实验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有机玻璃。本体聚合是在没有介质存在的情况下进行的聚合反应,体系中一般只含单体和少量引发剂。按照聚合物在单体中的溶解情况,可以分为均相聚合和多相聚合两种:聚合物溶于单体,为均相聚合,如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等的聚合;聚合物不溶于单体,则为多相聚合,如氯乙烯,丙烯腈的聚合。
本体聚合中因为体系中无介质存在,反应过程中粘度不断增大,反应热不容易及时排出,局部容易过热,导致单体气化或聚合物裂解,结果产品内有气泡或空心。在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过程中甚至会使反应进入爆炸聚合阶段(爆聚),所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温度。
三、实验仪器及设备
每组1个试管每人1个与试管配套的橡皮塞及试管夹每人1个
四、实验药品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5 g;过氧化二苯甲酰(BPO)0.01 g;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增塑剂)0.3 ml
五、实验步骤
1、配料及准备
首先在大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约3/4烧杯体积),置于调压电炉上加热。然后在试管中加入0.01g的BPO、5g的MMA,0.3ml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注:由于各试剂加入量较小,实验员老师已按上述比例配好大样,学生实验时只需从配好的试剂瓶中取适量的反应体系即可)。为了防止反应体系受热后,MMA挥发及气体膨胀而冲开塞子,最好在塞子边缘用锉刀锉一条小缝。
2、预聚合反应
用试管夹夹好试管放入水浴中进行预聚(注意水浴液面必须高于反应体系液面),当温度达到90℃时,保温~4分钟,观察粘度,当物料呈粘稠状(蜜糖状)时,停止加热,用冷水浴骤然降温至40℃以下,终止反应。注意:预聚过程中,必须不时取出试管振摇,以代替搅拌,及时排出体系的反应热,避免局部过热引发爆聚。
3、低温聚合反应
将水浴再缓慢升温至60℃,并维持在此温度下进行低温聚合,并不时取出振摇,直至体系不能流动为止,(转化率达到80~90%,此时用铁针刺探有机玻璃,应有弹性出现),低温聚合结束。
4、高温聚合反应
缓慢升温到100℃,保温~分钟后,停止加热,完成全部聚合过程,得到光滑无色透明的有机玻璃。六、 实验注意事项
整个反应过程中,注意控制好温度;
预聚合反应时,应不时取出试管摇动,及时排出反应热;
振摇试管时,注意不要将试管从试管夹中甩脱
七、实验有关问题
本实验也可以在大烧瓶中,在搅拌的条件下完成预聚合,制成具有一定粘度的预聚物,然后再转入各种模具中成型;
为了提高对本实验的兴趣,同学们可事先准备一些色彩鲜艳、造型精美的小饰物,在低温聚合阶段(有一定粘度时,呈蜜糖状之后)放入到反应体系中,最后制成具有纪念意义的工艺品(类似琥珀)。注意:小饰物必须干燥,不影响聚合反应的进行,在受热时稳定,不会产生气体。八、自动加速现象
2)本体聚合的优缺点。
PMMA聚合反应的反应热为多少。
本实验采用的是什么类型的引发剂,引发剂的选用原则。实验二 酚醛树脂的合成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逐步聚合的原理、实验方法;
2. 熟悉不同催化条件制备酚醛树脂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以酚类和醛类化合物通过缩合聚合方式得到的树脂,一般统称为酚醛树脂。酚醛树脂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的树脂。酚醛树脂制备工艺简单,加工方便,性能优异。因此,迄今为止仍为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在塑料中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2)二酚基甲烷的生成
(3)Novolak树脂的生成
(4)继续反应生成线型大分子
以上这些产物本身不能进一步反应生成交联产物,只有当甲醛和苯酚的mol比大于1时,则可得到体型产物。在加工时,需要再加入一定量甲醛或六次甲基四胺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湖北省襄阳市襄阳四中学初三下学期四月调考化学试题含解析.doc VIP
- GBT 42706.1-2023 电子元器件 半导体器件长期贮存 第1部分:总则.doc
- 2018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练习:期末达标检测卷.docx VIP
- AC-25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凝土试验段施工方案.doc
- 行业联盟与竞争格局演变-深度研究.pptx
- 2024-2025学年北京西城区九年级初三(上)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pdf
- 2025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高三二模物理试卷及答案.docx
- 第九章 压强和浮力(知识清单)【教师版】.docx VIP
- 2025保安员理论考试100题(附答案) .pdf VIP
- 2022年三级教育测试题.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