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原型范畴理论下的翻译标准初探.doc
原型范畴理论下的翻译标准初探
原型范畴理论下的翻译标准初探
一、引言
从詹姆斯霍姆斯1972年发表《翻译学的名与实》这一里程碑式的宣言至今,翻译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走过数载,文学、心理学、语言学甚至自然科学的一些相关理论也被借鉴引入到了翻译研究之中,其发展进步总体上呈现出繁荣之势。从语言转向到文化转向,又从实证转向到全球化转向,翻译研究经历了数次重大转变。近年来,翻译研究界似乎出现了回归语言学的部分转向(转引自姚振军,2014),其中,基于认知科学的理论背景建立起来的认知语言学,坚持体验哲学观,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研究为中心,着力寻求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方式,并通过认知方式和知识结构等对语言作出统一解释(王寅,2007)。本文采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对翻译标准进行探究,以期丰富并促进翻译研究的发展。
二、多样化的翻译标准
Neark认为:翻译批评是翻译理论与实践的一条根本纽带(转引自林化平,2006)。诚然,翻译学要取得长足进步,仅仅依靠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发展理论或诸如此类的相互作用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重视翻译批评这一桥梁的作用。《中国翻译学词典》指出:翻译批评即参照一定的标准,对翻译过程及其译作质量与价值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价。鉴于此,要纵深推进翻译批评的发展,翻译标准的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翻译学派众多,提出的翻译理论五花八门,翻译批评研究自然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综观翻译研究历史,诸多译界前辈已经对翻译标准作出了多方位的探究,笔者仅选取一些代表性的观点进行概述。
杨晓荣认为,现代译学里的很多焦点本文由论文联盟.L.收集整理问题,如读者接受、语境的作用、不同译本的不同功能、社会文化因素、译者的重要作用等,我国翻译界的许多人早就谈过了(杨晓荣,2001)。因此,加深对我国传统译学的认识绝非无益之举。古有支谦提倡易晓和勿失厥义,最早提出了直译之说;后有马建忠强调摹写其神情,仿佛其语气,认为应该在音调、文句、文体及义理精微之所在等方面反复斟酌,尽量模仿原文的神情及语气,与现代等值翻译理论非常接近(陈福康,2000);民国时期,林语堂提出忠实、通顺与美,开创性地从语言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进一步阐述了神韵的标准;新中国成立之后,钱钟书提倡化境,认为翻译不仅要不着痕迹,还要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当代,随着全球化浪潮来袭,翻译活动开展得越发有声有色,不少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翻译标准。彭长江提出了翻译标准一元论,通过对古往今来众多代表性译论的辩证分析,指出忠实才是翻译应坚持遵循的标准;与之相反,辜正坤提出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认为翻译的标准绝不可能只有一个,而应该是多个具体标准围绕最佳近似度这一最高标准而共存,同时原作始终起着绝对标准的作用。
西方译论典籍更是汗牛充栋。泰特勒著名的三原则与严复的三字金言有异曲同工之妙;奈达的功能对等说将读者反应纳入考虑;弗米尔的目的论强调凡是行动都有目的,评价译文的标准在于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文化学派认为翻译由意识形态和译入语社会的主流诗学决定,受政治、权力、赞助人、译入语文化等多重因素影响,因此评价译文不能仅仅考虑忠实标准。
我们也许不禁要问,既然现存的翻译标准已经数不胜数,再对其加以讨论是否确有必要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原因也来自多个方面。其一,翻译标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变换、语言发展、读者需求改变、审美转变等各种动态因素而不断变化的;其二,对翻译标准的讨论五花八门,至今尚未建立起一个庞大而完善的体系以支持翻譯研究,也缺乏具体且行之有效的标准推动翻译批评的发展,所以研究的任务远未完成;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大量关于翻译标准的讨论仍然体现出传统二元论思维的束缚,认为译文不是好就是坏,译本对比时倾向于要一分高下,这对正确看待译文地位、分析不同译本之间的关系等而言,都有失公允。
鉴于此,本文从原型范畴理论的视角对翻译标准进行探究,期望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三、原型范畴理论简介
人的认知基于体验,始于范畴化,范畴化的结果就是范畴(王寅,2007)。范畴是认知的前提,降低了认识世界的复杂性。从亚里士多德到维特根斯坦发现家族相似性之间的2000多年里,经典范畴理论一统天下。该理论认为:特征是二分的,一个事物要么属于某一范畴,要么不属于,不存在模棱两可的情况;范畴的边界是明确的,不同范畴之间没有交叉重叠;范畴成员的隶属程度相同,不存在某些成员比其他成员更典型的情况。经典范畴理论可以解决数学、物理、逻辑、化学等自然学科的许多问题,比如根据数学中对素数的定义,可以立即判定2、3、5、7等属于素数范畴,4、6、8、9等则不属于。
20世纪50年代,维特根斯坦通过对game进行研究,率先向传统的经典范畴理论观发起了挑战。他发现,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印度的发展轨迹与经验解析.doc
- 印片细胞学在乳腺肿瘤术中病理诊断的价值.doc
- 危重症患儿血糖监测及其临床意义.doc
- 即时通讯技术对现代教学的影响.doc
- 卵巢畸胎瘤的螺旋CT诊断.doc
- 卵巢癌的早期诊断技术进展.doc
- 卵巢癌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与骨桥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doc
- 历史地理知识在历史教学中充当不可替代的作用.doc
- 历史学-科学抑或人文-.doc
- 历史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浅析.doc
- 杉木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DB51-T 2732-2020).docx
- DB51_T 3125-2023 居住场所电气防火安全管理规程.docx
- DB5115_T 115.1-2023 就业服务规范 第1部分:公共职业介绍与职业指导.docx
- DB45T1714-2018 绿色食品(A级)东兰墨米生产技术规程.docx
- DB42∕T355-2006 绿色食品 黄金梨生产技术规程.docx
- DB5133T 37-2019 酿酒葡萄生产技术规程.docx
- DB5107╱T 57-2018 “平武大红公鸡”林下养殖技术规范.docx
- DB5133T 32-2019 藏鸡饲养管理技术规范.docx
- DB5107T71-2020 肉用七彩山鸡饲养管理技术规范.docx
- DB5134_T 33-2023 凉山半细毛羊种羊培育技术规程.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