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高考历史复习义及团运动.ppt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8高考历史复习义及团运动

第八节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天无雨,地焦干,只因鬼子止住天。天爷恼,仙爷烦,一同下山把道传。神出洞,仙下山,附着人体地拳玩。掀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鬼,心胆寒,英美德俄尽萧然。洋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 请思考:材料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的哪些落后性? 3、“招抚”策略的提出 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的,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拳匪的惨败是极其自然的。惨败代价之大足证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2、《辛丑条约》 * * 一、原因 ⑴根本: 甲午中日战争和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矛盾) ⑵清政府的腐朽统治,阶级矛盾尖锐 ⑶基督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矛盾 ⑷目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挽救民族危亡 ⑸直接:外国教会势力猖獗,尤其是山东 二、经过 起讫: 1898年秋-1900年8月 地点: 山东、直隶、京津地区 领导、主力: 农民阶级   对象: 帝国主义  口号: 扶清灭洋 大事 1、开始标志: 冠县起义 2、“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 原因 客观: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目的: 把斗争锋芒指向帝国主义 评价  性质: 具有爱国性质的口号  作用 ⑴灭洋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 ⑵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军 局限性 ⑴扶清掩盖了尖锐的阶级矛盾,容   易让群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 ⑵灭洋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 退出 退出 “当此之时,教民横行,武断乡曲,欺虐良民,州县官不敢一撄其锋,惟是一意抚循,以求无事,而教民由是益肆无忌惮;而百姓由是恨教民愈深矣。” ---刘大鹏《退想斋日记》第94页 退出 其一迷信;其二是反对先进的生活物品以及它们代表的生产方式;其三是他们对清王朝的愚忠;其四是揭贴表现出来的反对一切外国事物的思想。 退出 原因 客观: 义和团势力发展迅猛,直接危及清朝统治 目的:控制利用义和团,寻机镇压 4、八国联军侵华 ⑴八国联军组成 ⑵廊坊、杨村阻击战  ⑶进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 ⑷清政府对外宣战 ⑸天津保卫战  ⑹北京陷落 三、结果 1、失败  原因 客观: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力量过于强大  主观: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⑴没有科学的革命纲领和口号:扶清灭洋 ⑵具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组织分散 教训 ⑴救国救民切忌盲目排外,要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相一致 ⑵中国革命必须反帝反封建 ⑶受阶级和时代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退出 退出 时:1901年9月   国:英、俄、德、法、美、日、             意、奥、比、荷、西 内容(见课本69-70页) 影响(见课本70页)   四、评价  性质: 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作用 ⑴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迫使其采用扶植代理人,实行以华治华政策 ⑵沉重打击了清政府,加速了它的灭亡 ⑶沉重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为新政创造了条件 ⑷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与反动,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发展 局限性: 一场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运动,没有也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伟大任务,无法阻止中国在半殖民地深渊继续沉沦,使中国近代化遭到更大挫折 -李鸿章《和议会同画押折》(1901年9月22日)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残民。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作等闲看。           -李鸿章  退出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梁启超 退出 *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