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考诗歌鉴赏典型题含答案
★★★古诗词鉴赏四大典型题★★★
旅夜书怀 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赏析】
微风轻轻吹拂着江岸边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中孤独地停泊着。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明月在水中滚涌,才见大江奔流。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唉,我这飘泊江湖之人像什么呢?活像是漂零天地间的一只孤苦无依的沙鸥。
【试题】 1.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还原内容。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 ①垂和涌在这里都是动词,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
②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③同时,也衬托出了诗人身居船中深沉凝重的孤独感。
2.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首联的画面,可以加上合理的想象。(考点:意境、画面)
答:这一联是诗人“旅夜”的场景:微风轻轻吹拂着江岸边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中孤独地停泊着。
3.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整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案】①运用了拟人手法;②写出了莺的活泼可爱;③突出了初春乍暖还寒又生机勃勃的景象;④表现了作者对初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⑤“争”字和“啄”字前后呼应,使诗句对仗工整;⑥表达了春光的难得与宝贵。(每点1分,共4分).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观赏西湖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答“对西湖早春美景的热爱或赞美之情” 也可)。这首诗处处紧扣初春的季节特征,把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请从诗歌画线句中选择一个体现季节特征的词语加以说明。
示例1:“早莺”——初春时飞来的莺,争着飞落到暖树上,表明鸟儿为避春寒而栖于初春的暖枝,体现了季节特征。或:“早莺”——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一展歌示例2:“新燕”—似曾相识的燕子飞回来了,这是初春的信号,体现了季节特征。或:“新燕”——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体现了季节特征。社日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村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社日:古时祭土地神、五谷神的日子。
.“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称为 社戏 。
.诗中哪两句描写了村外村内丰收、富庶的景象,并反映了农家安宁平和的生活情景?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家家扶得醉人归”的场景。
只要能生动表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和社日热闹欢乐的场面即可。(或者是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来刻画也可以。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本诗语言有何特点?本诗语言质朴、平淡,却又韵味无穷。
.“应知故乡事”中的“应知”一词用得好,为什么?
①“应知”一词近乎口语,又略带主观臆测,②生动地表现出“我”急于了解故乡风物人情的殷切乡思。桃花溪
【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①据孙洙《唐诗三百首》介绍,本诗为盛唐时期张旭受陶渊明《桃花源记》启发而作。②矶:水边突出的岩石。
1.“石矶西畔问渔船”中的“问”字表达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对桃花源无限向往的急切心情。(意近即可).本诗与《桃花源记》二者主旨是否相同?请简要说明。
答案一:相同(1分),都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答案二:不同(1分),①《桃花源记》表达了历经战乱的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理想生活的追求;②而本诗作者身处盛唐,他借《桃花源记》的意境表达了自己更髙的生活与审美追求。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1.⑴本诗中的一个“ 入 ”字,把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原野奔腾而去的景象写得富有气势。
⑵请自选角度赏析尾联的妙处。
①尾联中一个“送”字表达巧妙,本来是“我”依恋故乡水,却变化角度说是故乡水“送”我,含蓄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
②尾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故乡水以人的情感,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③尾联抒情方式巧妙,借故乡水对“我”的依依不舍,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评分说明:此题主要考查作品的艺术特色;答题的角度很多,可以从炼字的角度,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还可以从抒情方式的角度,只要能找准一个切入点,且能简析出其表达效果就行)
湖①口送友人
李频
中流②欲暮见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