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学思达教学法讲义制作示例-sharestart.oss-cn.doc

学思达教学法讲义制作示例-sharestart.oss-cn.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思达教学法讲义制作示例-sharestart.oss-cn.doc

學思達教學法講義製作示例 張輝誠 中山女高國文科教師 摘 要 學思達教學法,是一套完全針對學生學習設計的教學,真正訓練到學生自「學」、「思」考、表「達」能力。其成功教學的關鍵因素之一,在於講義製作。講義製作的重點在於:(一)以問題為導向。一個問題,提供一份資料,資料要切成一小段,方便短時間閱讀完,也方便集中焦點討論。(二)講義要從課文開始,延伸到課外,從簡單而逐漸增加難度、廣度和深度。這樣學生才會由淺到深、由易而難、由窄到深,這樣收穫也才會更大(三)提供學生足夠資料讓學生自行研讀。老師不再講低層次的認知,要講高層次的理解、思考與表達。(四) 要讓課本的知識與學生的生命、處境和現實發生關聯,這樣學生學起來才會覺得對自己有用! 關鍵字:學思達教學法、教學講義、 目 次 一、前言 二、文言文示例:蘇軾〈赤壁賦〉作者補充資料、課文補充資料 三、白話文示例:簡媜〈河川證據〉作者補充資料、課文補充資料 四、結論 一、前言 學思達教學法,是一套完全針對學生學習設計的教學,真正訓練到學生自「學」、「思」考、表「達」能力。其成功教學的關鍵因素之一,在於講義製作。講義製作的重點在於: (一)以問題為導向。一個問題,提供一份資料,資料要切成一小段,方便短時間閱讀完,也方便集中焦點討論。 (二)講義要從課文開始,延伸到課外,從簡單而逐漸增加難度、廣度和深度。這樣學生才會由淺到深、由易而難、由窄到深,這樣收穫也才會更大。 (三)提供學生足夠資料讓學生自行研讀。老師不再講低層次的認知,要講高層次的理解、思考與表達。 (四) 要讓課本的知識與學生的生命、處境和現實發生關聯,這樣學生學起來才會覺得對自己有用! 以此原則,底下提供三分講義作為示例。 二、文言文示例:蘇軾〈赤壁賦〉作者補充資料、課文補充資料 (一) 蘇軾〈赤壁賦〉作者補充資料 問題一:閱讀課本作者欄資料及下列補充注釋,回答以下問題: 《宋史?蘇軾傳》載:「仁宗初讀軾、轍制策(軾26歲),退而喜曰:『朕今日為子孫得兩宰相矣。』神宗尤愛其文,宮中讀之,膳進忘食,稱為天下奇才。二君皆有以知軾,而軾卒不得大用。」請問既然皇帝如此欣賞蘇軾,為何結果蘇軾皆未能受到重用? 蘇軾曾作〈自題金山畫像〉一詩(66歲,該年過世,從海南島北返至金山,別人為蘇軾畫像,蘇軾自題詩於其上):「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請用所見資料,試解釋這種詩?並說明蘇軾心中感受為何,詩中口吻為何? 課本作者介紹補充注釋 1.通判:官名。宋初始於諸州府設置,即共同處理政務之意。地位略次於州府長官,但握有連署州府公事和監察官吏的實權,號稱監州。 2.烏臺詩案:蘇軾(44歲)被諫官李定等人指控以詩歌毀謗君相,譏諷國政,在湖州(今浙江湖州市)被捕入獄,史稱「烏臺詩案」。烏臺,即御史臺,宋代稱為諫院。東漢御史臺常有野烏數千棲宿柏樹上,晨去暮來,後來因而稱御史臺為烏臺或烏府。 3.團練副使:地方民兵的副主管。宋至民初,於正規軍之外,就地選取壯丁,加以訓練的地方武裝組織,稱為團練。 4.翰林學士:宋代翰林學士院官員。掌制誥、詔令撰述之事,備顧問應對,諫諍闕失。 5.儋(ㄉㄢ)州:哲宗紹聖四年,蘇軾被貶儋州時(六十二歲,之前貶惠州(廣東)是59歲),已垂垂老矣。當時蘇轍任職在京,看到哥哥被人陷害,外放到如此遙遠的海南,就挺身而出,說了幾句話,結果也遭貶雷州(今廣東雷州市),隔著瓊州海峽與蘇軾遙遙相望。 6.說理論辯:策論議辯均為蘇軾所擅長。奏議、進策、史論之類,大多是和蘇軾政治生活有密切聯繫的作品。其中除少數帶有濃厚的制科味道外,大抵上多為頗具識見的優秀篇章。這些論說文雄辯滔滔,筆勢縱橫,善於騰挪變化,體現出孟子、戰國策等先秦篇章的影響。 問題二:閱讀下列「北宋新舊黨爭」資料,並回答問題: 請問蘇軾「烏臺詩案」的發生和北宋「新舊黨爭」有何關連?甚麼人、甚麼原因刻意要攻擊蘇軾? 何謂「元祐黨人碑」,蘇軾在北宋末年當時的歷史定位是甚麼? 新舊黨爭是北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圍繞在王安石變法的執行上所引發的一場黨爭。新黨支持王安石的新政,舊黨反對新政。兩派官吏互相攻擊,一得勢就貶斥另一派士大夫,造成北宋政局的不穩定。 宋神宗改革,拜王安石為宰相,開以新政,是為王安石變法。新政雖切中時弊,但實行上頗有問題,遭到朝中保守黨大臣極力反對,是為舊黨。 舊黨其中不乏有影響力的人物,如韓琦、司馬光、歐陽修、蘇軾等,王安石唯有晉用呂惠卿、曾布、章惇及韓絳等新人,予以抗衡。新舊黨爭前後凡五十餘年,對北宋的政治產生頗大影響。有時爭論只是書生意氣之爭,司馬光批評王安石變法的理由之一居然是南人不可當政,司馬光曰 :「閩人狡險,楚人輕易,今二相皆閩人,二參政皆楚人,必將引鄉黨之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