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4年自学考试古代文论选读课件2.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年自学考试古代文论选读课件2

古代文论名篇精选 第三讲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 第一节:总论 第二节:曹丕 第三节:陆机 第四节:葛洪 第五节:沈约 第六节:刘勰 第七节:钟嵘 附 录:魏晋南北朝文论选注 第一节 总论 在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发展史上,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光辉灿烂的时期,这个时期诞生了文论巨著《文心雕龙》、专论作家的《典论·论文》、专论创作的《文赋》和以批评鉴赏为主的《诗品》。中国古代文论的三大分支——作家论、创作论、鉴赏论,在魏晋南北朝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背景:东汉末年今文经学和谶纬神学被弄得空虚荒诞的儒学,伴随一个朝代的覆灭而衰弱了,代之而起的玄学的兴盛。(曹操“书兼名法”)魏晋玄学重主体、重才性、重审美、重主体人格、重精神自由等思想,给古典文论注入活力,这种活力被后世称之为“魏晋风度”、“魏晋精神”。到了南北朝,玄学与佛教合流;佛家重佛心的神妙和顿悟,玄学重玄心的虚静和神游。都是对主体意识及个体精神的张扬,这些哲学和文学思想,使得这一时期的文论有了精致的理论形态和缜密的结构体系。魏晋是文学自觉和文学独立的时代。 魏晋南北朝的文论盛况: 名家:魏晋南北朝已经将中央集权打破之后,世家大族完全自己从事他们喜好的文学活动(创作和鉴赏)。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士辈出,制作如林,著名的作家:有建安三曹、七子,西晋三张、二陆、两潘,东晋陶渊明,南北朝的(刘勰)谢灵运、鲍照、庾信以及萧氏父子等。 文体:到了魏晋南北朝除了西汉的史传体、赋和东汉的五言诗之外,还有实用和人伦文学体裁如:颂、铭、碑、诔、章、奏、书、记等已经十分兴盛;建安诗歌形成了中国独树一帜的“建安风骨”。晋代及南北朝创立山水田园诗成就最高。在南朝五言诗最为兴盛,有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田园流派,也有玄言诗、宫体诗等流派,还有辞赋、骈文表现出一种诗歌化倾向,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颇有成效。而北朝诗歌要质朴刚健一些,与南朝有异。 ★魏晋南北朝文论成就和特色 一、作家论 二、创作论 三、鉴赏论 四、文体论 一、作家论 西汉时期,第一个著文品评作家才性的是司马迁,为文学家立传,乃司马迁的一大创举,《史记》“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堪称汉代文学理论的“作家论”,其主要成就,还是体现在对屈原的评价上。称屈原作品为“文约”、“辞微”,称其人品为“志洁、行廉”,其人其文,“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这是从“才”、“性”两个方面评价屈原的。后来班固、王逸褒贬屈原,也是从“才性”角度立论的。“才”是指文才,“性”是指道德、操行。 魏晋南北朝文论的“作家论”,继承汉代的“才性”评论传统,其主要特征有四: 1、作家的“性”淡化,“才”增强。 曹丕的《典论·论文》被称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论专篇。以“气”论“文”和“文人”(作家),提出了“文气说”(所谓“文气”既是指作家的气质、个性,又是指作品风格。人的气质、个性有清、浊的不同。)大大丰富了中国文论的“作家论”的美学内涵。 刘勰的《文心雕龙》中的《成器》篇罗列了“文士之疵”的人(如司马相如、马融、仲宣、潘岳、杨雄等),在《才略》 篇中都得到了桂冠或颂词(如“辞宗”、“鸿儒”、“溢才”、“敏给”、“诡丽”等)。 葛洪比较重视审美创造之人,《抱朴子·尚博》称德行粗而易见,文章精而难识,并表示“吾故舍易见之粗,而论难识之精”。 2、系统研究文学创作的特殊才能 曹植——《与杨德祖书》记载,有人请曹植润饰文章,植曰:“仆自以为才不过若人,辞不为也。”《世说新语·文学》称“殷仲文天才宏赡”;《颜氏家训·文章》中载“必乏天才,勿强操笔。”强调创作需要特殊之“才思”。 刘勰——重才,《文心雕龙·体性》强调“才难然乎”,并设“神思”、“熔裁”、“夸饰”、“练字”、“养气”等篇章,专门讨论创作才能的意义、特征及其培养的方法。 钟嵘——将“应资博古”的“经国文符”、“宜穷往烈”的“撰德驳奏”等政治性、应用性文体,与“指事造形,穷情写物”、“吟咏情性”的诗歌作品区别对待。钟嵘认为写前一类的文章可以用典。被钟嵘选入《诗品》中的120位诗人,都是有才的,所谓“预此宗流者,便称才子”。《诗品序》称赞萧衍“资生知之上才,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尚究天人”。 《诗品》称李陵有“殊才”;卷中叙谢灵运“此语有神助”;叙江文通失五彩笔而“才尽”等,均透露出论者的诗歌天才。 3、强调作家才性的差异性 先秦——以“温柔敦厚”为诗教,以此为品评诗人之才性。到了汉代,班固仍然用这样的框框来指责屈原。 魏晋南北朝文论家抛弃了正统儒家的才性尺度,很少讲“中和”、“中庸”之才性,更多的是谈个性特征及差异。如:刘劭《人物志》将人之性格分为十二种类型;曹丕《典论·论文》 认为作家“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葛洪《抱朴子·辞义》篇指出“才有清浊,思有修短,虽并属文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