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础地球科学(下)
基礎地球科學(下) 侯美如師 綜高辦公室 聯絡方式: 1:.tw/hmr8888/ 2:即時通happyforever1567 第一章 探索地球 中國古代宇宙觀 1中國神話—盤古開天闢地 2、周--蓋天說—天圓地方 3西漢:張衡?渾天說?渾天儀 4、漢(准南子)-1.宇:四方上下 2.宙:往古來今 漢(准南子)-1.宇:四方上下 2.宙:往古來今 太陽系的形成 目前最被接受的太陽系形成理論太陽星雲學說: 17世紀初,法哲學家笛卡兒提出原始星雲說 18世紀中,法國布豐-彗星碰撞原始太陽的邊緣後,撞出炙熱物質,物質再冷凝成行星和衛星。 1755年,大哲學家康德所提出的「星雲假說」 -- 1796年,此理論更由拉普勒斯加以發揚光大。 --形成太陽系星雲是巨大、熱的轉動氣體?冷卻及受萬有引力逐漸收縮。 太陽系內一切天體都是來自於同一個原始星雲,按萬有引力定律逐步演變成的 固體地球的演化 原始地球初期是由微行星碰撞形成岩漿海所覆蓋 * ?雞子中黃,孤居於天內,天大地小 宇宙是一團混沌的氣體,像一個巨大的雞蛋。這個雞蛋的中心孕育著一個天神,他的名字叫盤古 盤古開天地 盤古昏昏沉沉睡了一萬八千年,終於有一天醒了,用大斧把這一團混沌劈了開來。輕的氣往上浮,就成了天;重的氣往下沉,就成了地 為了不讓天和地重新合併盤古用雙手托住天空。天空漸漸昇高,他的身體也隨著長高。過了一萬八千年,盤古的身體長到了九萬里高。 盤古死後,他的呼吸變成風和雲、聲音變成了雷,身體變成了太陽、月亮、星星、高山、牙齒和骨頭變成了石頭和礦物、毛髮變成了草木森林、血液變成了河流等等。 蓋天說 天圓地方 天如車蓋(半球形) 地如棋盤(正方形) 渾天說 天是圓球狀 漢代張衡比喻天地像雞蛋天是蛋殼地是蛋黃 並製作了渾天儀 4漢:張衡?天地:egg ?天:蛋殼 地:蛋黃?渾天儀 結構:分為內外兩層 外層:是固定不動的六合儀,由子午環 (天經) 、地平圈 (地渾) 、赤道圈,即天經與地渾連結而成。 內層:繞極軸東西向轉的四游環和可南 北轉動的窺管 (望筒) 所組成。 西方宇宙論 A、西元前340年 亞里斯多德認為宇宙是球狀,以地球為中心 B、西元一世紀 托勒密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提出地心說 C、西元1543年 哥白尼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提出日心說 D、西元1609年 伽利略以望遠鏡觀察,支持哥白尼的理論 E、西元1687年 牛頓提出萬有引力解釋宇宙星體間的運動關係 F、西元1929年 哈伯提出星系奔離、宇宙膨脹的動態系統 G、西元1948年核子物理家 加莫夫提出大霹靂學說 1-1-2地球的起源與年齡 (B)星雲收縮成旋轉圓盤,原始太陽形成 (C)圓盤上產生岩石和金屬固體微粒的微行星 (D)重覆碰撞使微粒逐漸變大 (E)經過數百萬年後,原始大星形成 (A)星雲因重力作用而塌縮 星雲由氣體、塵埃和金屬組成 引發氫核融合反應 氣態元素被太陽風吹向太陽系邊緣 碰撞和結合增大的現象稱為吸積過程 太陽系形成示意圖 太陽系約在 46 億年前 和 組成的星雲收縮而誕生 星雲收縮的中心形成 圓盤面上產生岩石和金屬的固體微粒的 微行星重覆碰撞合併成長為 太陽星雲說模擬太陽系的形成 塵埃 金屬 原始太陽 微行星 原始行星 氣體、 原始地球在不斷碰撞集結過程中形成了 剛形成的地球溫度很高 熱的主要來源有三: 1.小行星撞擊時產生的熱能 2.外層質量增加使地球內層壓縮產生的熱 3.地球內部放射性同位素衰變產生的熱 固體地球的演化 導致原始固體地球融熔分層的放射性元素應為:半衰期較短的鋁26 科學家認為 目前地球內部最主要的熱源是: 長半衰期的放射性同位素 鉀40、鈾235、鈾238、釷232 形成碳酸根離子 原始地球,遭受隕石、彗星的猛烈撞擊,表面熾熱,物質熔融,岩漿翻滾 地球內部產生分層的過程 A、原始地球是沒有成層的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