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毒理学第五章探讨.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五 章 影响毒性作用的因素 刘明启 毒性作用是毒物与生物(人或动物)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毒性作用出现的性质和强度主要受三个方面的影响: 毒物因素 毒物与机体所处的环境条件 机体因素 第一节 毒物因素 一、化学结构(化学物的构效关系) 化学结构 同系物的碳原子数 烃基 分子饱和度 卤素取代 羟基 酸基和酯基 氨基 构型 2、分子饱和度 碳原子数相同时,不饱和键增加其毒性增加, 毒性: 乙烷乙烯乙炔 3、取代基的影响 例3 烷烃类的氢若为卤族元素取代时其毒性增强,对肝的毒作用增加; 取代愈多,毒性愈大, CH3Cl  CH2Cl2 CHCl3 CCl4 4、异构体和立体构型: 异构体的生物活性有差异, 六六六,常用的有α、β、γ和δ异构体:γ和δ-六六六急性毒性强, β-六六六慢性毒性大, α、γ-六六六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很强的兴奋作用; β、δ-六六六则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 带两个基团的苯环化合物的毒性是:对位邻位间位,分子对称的不对称的。 二、理化性质 溶解度 电离度和荷电性 挥发性 分散度 脂/水分配系数 2、分散度 粉尘、烟、雾等状态物质,其毒性与分散度有关。颗粒越小分散度越大,比表面积越大,生物活性也越强。分散度还与颗粒在呼吸道的阻留有关。 大于10μm颗粒在上呼吸道被阻, 5μm以下的颗粒可达呼吸道深部, 小于0.5μm的颗粒易经呼吸道再排出, 小于0.1μm的颗粒因弥散作用易沉积于肺泡壁。 3、挥发性 有些有机溶剂的LD50值相似,即其绝对毒性相当,但由于其各自的挥发度不同,所以实际毒性可以相差较大。    苯与苯乙烯的LC50值均为45mg/L, 苯很易挥发,苯乙烯挥发度仅及苯的1/11, 所以苯乙烯形成空气中高浓度就较困难,实际上比苯的危害性为低。    在慢性毒性试验时,用喂饲法染毒应注意毒物的挥发性,毒物加入饲料中可因挥发而减低剂量。 相对毒性 将物质的挥发度估计在内的毒性称为相对毒性。相对毒性指数对有机溶剂来说,更能反映化合物经呼吸道吸收的危害程度。 4、电离度和荷电性 在体内微环境下,毒物的电离度越低,非离子型比例越高,越易吸收,毒作用越强; 离子型比例高,易溶于水,易随尿排出。 5、脂/水分配系数 脂/水分配系数 脂溶性高,易吸收,不易被排泄,在机体半衰期长,毒性大; 有机汞的吸收 营养上的有机微量元素 三、不纯物和化学物的稳定性 在生产环境中生产或使用的化学物质常含有一定数量的不纯物,其中有些不纯物的毒性比原来化合物的毒性高,对此若不加注意,可影响对一些化合物毒性的正确评定。 例: 除草剂2,4,5-三氯苯氧乙酸(2,4,5-T),    在早期对此化合物进行研究时,由于样本中夹杂有相当量的四氯二苯-对位-二恶烷(TCDD)(30mg/Kg),此种杂质毒性非常大,急性经口LD50(雌大鼠)仅为2,4,5-T的雌大鼠经口LD50的400万分之一。因此,即使2,4,5-T中杂质含量很低(低于0.5mg/kg),仍影响其毒性。2,4,5-T的胚胎毒性是由于杂质所引起,而不是2,4,5-T本身所致。 四、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 接触途径 溶剂 毒物浓度与溶积 交叉接触 1、接触途径 实验动物接触外来化合物的途径不同,其首先到达的器官将有差别,中毒效应也不尽相同。在相同化合物剂量下,接触途径不同,其吸收速度、吸收率也不尽相同。 静脉注射腹腔注射肌肉注射?经口经皮 2、毒物浓度与溶积 在剂量相等的情况下,一般而言,浓溶液较稀溶液毒作用强。 但也有例外 3、交叉接触 避免不同途径的交叉接触 第二节 环境因素 气象条件 季节、昼夜变化 毒物的联合作用 一、气象条件 1、温 度 58种化合物在不同环境温度(8℃、26℃和36℃)下对于大鼠LD50的影响: 55种化合物在36℃高温环境下毒性最大, 26℃环境下毒性最小;引起代谢增高的毒物如五氯酚,2,4-二硝基酚在8℃毒性最低; 引起体温下降的毒物如氯丙嗪在8℃时毒性最高。 一、气象条件 2、气 湿 高气湿可造成冬季易散热,夏季不易散热,增加机体体温调节的负荷。 高气湿伴高温可因汗液蒸发减少,使皮肤角质层的水合作用增加,进一步增加经皮吸收的化学物的吸收速度,并因化学物易粘附于皮肤表面而延长接触时间。 二、季节或昼夜节律 三 化学物的联合作用( joi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