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柴油机排放污染物生成机理与治理措施精要
柴油机主要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影响因素与治理措施
摘要:通过分析柴油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CO、HC、NOX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PM)等。由于柴油机采取的质调节方式,因此其混合气的平均空燃比远大于理论空燃比,故其CO与HC排放明显低于汽油机,所以柴油机排放控制的重点在于NOX和PM。由于各排放物生成机理不同,因此在它们各自的控制与净化措施也存在差异。本文接下来将叙述各主要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影响措施与治理措施。
柴油机主要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
2.1.CO生成机理
CO的生成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柴油机进气与柴油喷雾混合不均匀导致局部混合气过量空气系数Φa<1,局部燃烧缺氧导致不完全燃烧生成CO;二是已成为燃烧产物的CO2和H2O在高温条件下产生热解反应进而生成CO;三是排气过程中HC未完全氧化生成CO。
2.2.HC生成机理
排放的HC一般是未燃HC,是指没有燃烧或部分燃烧的碳氢化合物的总称。一般认为柴油机中HC的产生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由于滞燃期中形成的过稀混合气在燃烧室内不能满足自燃或扩散火焰传播的条件,导致HC的氧化反应无法开始或瞬间终止,生成未燃HC;二是燃烧过程后期低速离开喷油嘴的燃油与进气不良好混合形成的过浓混合气不能着火及燃烧,生成未燃HC。
2.3.NOX生成机理
柴油机排放的NOX主要是NO和NO2,其中NO占据了NOX排放的85% - 95%。NO本身无毒无害,但NO随着排气进入大气后会缓慢氧化成有毒的NO2,因此NOX生成机理主要针对NO讨论。NO的生成途径有三个:一是激发NO的生成;二是燃料NO的生成;三是高温NO的生成。前两者NO的生成量极少,可以忽略不计,因此NO的主要生成方式为高温NO的生成。其反应机理如下:
N2+O→NO+N
N+O2→NO+O
N+OH→H+NO
由上式可以知道影响NO生成的因素为高温、富氧和反应时间。
2.4.PM生成机理
柴油机排放的PM主要成分有碳粒、硫酸盐、可溶性有机成分和含金属元素的灰分等。其中碳粒的生成是一个非平衡过程,现在比较流行的理论认为生成碳粒的过程是燃油分子大量分解和原子分子重新排列的过程。当燃油喷射到高温空气中时,轻质烃很快蒸发气化,而重质烃会以液态暂时存在,液态的烃在高温缺氧条件下直接脱氢碳化,成为焦炭状的液相析出型碳粒,粗度一般较大。而已气化的轻质烃,经过不同途径,产生气相析出型碳粒,粒度相对较小。气相的燃油分子在高温缺氧的情况下发生部分氧化和热裂解,不断脱氢形成原子级的碳粒子,逐渐聚合成直径为2nm的碳烟核心(碳核);气相的烃和其它物质在碳核表面的凝聚,以及碳核相互碰撞发生的凝聚,使碳核继续增大,成为直径为20-30nm的碳烟基元;而碳烟基元经过相互聚集形成直径为1μm以下的球状或链状的多孔性聚合物。硫酸盐主要由燃料中硫分经燃烧反应生成。而含金属元素的灰分来源于各种添加剂以及运动件之间相互摩擦产生的磨屑。
柴油机排放污染物的主要影响因素
3.1.燃油品质
3.1.1.柴油十六烷值
柴油的十六烷值对滞燃期长短有较大的影响。如果柴油十六烷值较低,则滞燃期较长,这使缸内在燃烧初期积聚的燃油较多,初期放热率峰值和燃烧温度较高,因此NOX排放较多。由图1可看出低十六烷值柴油燃烧NOX排放量高(-10号柴油十六烷值为46,0号柴油十六烷值为53.8)。
图1 柴油十六烷值对NOX排放的影响
3.1.2.柴油硫含量
柴油硫含量的多少能明显影响PM中硫酸盐的排放。若将柴油的硫含量从0.5%降到0.03%将使轻型车的PM排放降低7%,使重型车的PM排放降低4%。
3.1.3.柴油芳烃含量
芳烃能提高火焰温度,为NOX产生提供高温条件,因而增加NOX的排放。
3.2.进气温度
进气温度的升高,将引起柴油机压缩温度及局部反应温度升高,这有利于NO的生成。同时,在高速中等负荷下,随着进气温度升高,滞燃期缩短,燃烧温度提高,促进HC的氧化同时减少淬熄现象,于是HC排放量减少。
3.3.柴油机负荷
燃油燃烧时,其中的C首先生成CO,在有足够的氧、温度及重组反应时间条件下,CO会继续被氧化成CO2。小负荷时,柴油机喷油量少,缸内气体温度低、氧化作用弱,因此CO排放浓度高。随着负荷增加,混合气空燃比减小,气体温度增加,氧化作用加强,CO排放逐渐减小。当负荷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由于氧浓度低和喷油后期供油量增加,反应时间变短,CO排放又增加。
NOX的生成主要受氧气含量、燃烧温度以及燃烧产物在高温中停留时间三者影响。小负荷时,混合气空燃比较大,虽然混合气中有充足的氧气,但燃烧室内温度较低,因此NOX排放量也较低;当负荷增加时,燃烧室内气体燃烧温度增加,NOX排放量变大;但随着负荷进一步加大,空燃比不断减小,燃烧室中氧浓度不断减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某某广播电视中心综合楼技术标精要.doc
- 某某食品有限公司现状评价精要.doc
- 某水电站定子组装作业指导书精要.docx
- 某水电站工程竣工报告精要.doc
- 某电力施工三措精要.doc
- 某特大桥墩身、支架现浇盖梁施工方案精要.doc
- 某纸业低压柜技术协议(正泰)精要.doc
- 2016讲师训产品课件健康食品要点.pptx
- 某某桥模版支架方案精要.doc
- 某综合体育馆电气施工组织设计精要.doc
- 2010-2023历年山东省章丘四中高三月考政治试卷(带解析).docx
- 安全施工大家来找茬.pptx
- 胸痛科普知识.pptx
- E4防孤岛保护及故障解列装置技术规范书20160930最终版解析.pdf
- 这些是大家的说课.pptx
- 司机春节前安全培训.pptx
- 2010-2023历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上学期模块检测生物试卷.docx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习题课件 11. Unit 11 How wae your school trip 6. 单元话题写作 Section B(3a-Self Check).ppt
-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习题课件 第十章 流体的力现象 9.专题训练(八).ppt
- 日美安全条约.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