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中的能量回收技术及装置研究进展
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中的能量回收技术及装置研究进展
实用节能技术
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中的能量回收
技术及装置研究进展
常宇清,鞠茂伟,周一卉
(大连理工大学过程装配与控制工程系,大连)
摘 要:反渗透法是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之一,。综合介绍了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中的主要能量回收技术,。关键词:反渗透;海水淡化;能量回收
中图分类号:X145:A文章编号:1004-3950(2006)03-0048-05
inoftechnologyanddeviceofenergyrecovery
inreverseosmosisdesalinationsystem
CHANGYu2qing,JUMao2wei,ZHOUYi2hui
(DepartmentofProcessEquipmentandControlEngineering,Dal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Dalian116023,China)Abstract:Reverseosmosis(RO)isamainprocessintheseawaterdesalination,andtherecoverytechnologyofROde2salinationsystemistheleadingmethodinreducingthecost.Thispaperintroducesthemainlyusedenergyrecoverytechn2ologyiesinseawaterROsystem,andcomparestheprinciples,functionandapplicationsaboutthecorrespondingdevices.Keywords:reverseosmosis;seawaterdesalination;energyrecovery
0 引 言
在世界淡水日益紧缺的情况下,发展海水淡
化产业是各国的普遍趋势,也是各国竞相开发的朝阳产业。作为海水淡化主导技术的反渗透法,已经在各个缺水国家达到了比较广泛的工程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系统中的能量回收技术,由于发展缓慢,在我国还是制约海水淡化成本的一大瓶颈。
通常,在反渗透海水淡化(SWRO)系统中反渗透膜的操作压力为5.8~8.0MPa,从膜器中排
[1]
放的废浓盐水的压力高达5.5~6.0MPa。如果按照通常40%的回收率计算,浓盐水中约有60%的进料压力能量,具有巨大的回收价值和意义。
1.1 流体非直接接触式技术
1 SWRO系统的主要能量回收技术
按照工作原理,流体能量回收技术主要分为
流体非直接接触式和流体直接接触式两大类。
收稿日期:2005-10-27
作者简介:常宇清(1979-),男,湖北荆州人,硕士研究生。
在非直接接触式流体能量回收装置中,高低压流体需要借助叶轮和轴来传递能量,即以机械能作为流体能量传递的中间环节,故又称为机械能中介式技术。能量的转换过程为压力能—机械能(轴功)—压力能。
采用流体非直接接触式技术的典型装置类型有逆转泵型(FrancisPump)、佩尔顿型(PeltonWheel)叶轮和水力透平(TurboCharger)等。这种技术的节能机理是在回收高压流体中的压力能的同时减少高压泵的提升压力差来降低系统的能耗。1.1.1 逆转泵和佩尔顿(Pelton)叶轮型
逆转泵和佩尔顿叶轮装置的原理类似,属于外力驱动泵式装置,即其加压泵由外电机驱动,通过轴传递的能量为辅助形式。这类装置可以成为第一类流体非直接接触式装置。高压废流体驱动透平中的叶轮,通过传动轴与泵连接,为新鲜低压流体加压,做功后的高压废液流体丧失能量后排出。图1为该类装置的能量传递示意图。
}-ο -
实用节能技术
图1 第一类流体非直接接触式装置
,便于操作和维护,不是很高。,,使得能量损耗大,因此这类装置的能量回收效率都不是很高。对于逆转泵,一般只能达到30%左右。逆转泵的效率还受到高压废流体流量的限制,在流量高于最佳工况10%时,回收效率下降50%;在流量低于最佳工况40%时,则无回收能量的功能,能量回收装置反为耗能装置
[2]
,因而可,脱离了要与高压泵或电机轴相联的束缚,使得装置设计紧凑,拆装容易,检修方便。研究表明,这种装置对流体压力、流量的波动适应性较好,在较宽的范围内能量回收效率能维持在60%左右,但是在进料水处理量低于103[1]m/h的小流量下工作效率骤降为30%左右,因而非常适合在大流量下工作,规模效率明显,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三元食品面试题目及答案.doc VIP
- 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听力材料及标准答案).doc VIP
- 万里路测试题及答案.doc
- township梦想小镇攻略-价格-时间-配方表.xls VIP
- 35kV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强制性条文执行检查表.pdf VIP
- 2025年第三节 妊娠剧吐.pptx VIP
- 2025年第三季度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材料.docx VIP
- 医学课件-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中医科)人员配置和人才培养.pptx VIP
- TCRHA 089-2024 成人床旁心电监测护理规程.pdf VIP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课件.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