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考纲解读】 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2.了解新文化运动的概况(标志、人物、主要内容); 3.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史实、影响) 1915年袁世凯到天坛行祭天礼 初步发展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政治: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 思想:袁世凯“尊孔复古”,但“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短暂春天”) 阶级: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短暂春天 1915年袁世凯承认二十一条 ? 新文化运动 兴起标志 代表人物 活动中心 旗 帜 主 要 内 容 前期 梳理知识 后期 五四运动后逐渐宣传马克思主义 1915年,《青年杂志》创办(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民主和科学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 北京大学 (前期的指导思想) 二、新文化运动概况 原名《宽容》 现名《北大钟声》 辜鸿铭 胡适 陈独秀 鲁迅 李大钊 蔡元培 辜鸿铭一生积极主张纳妾和缠足,但由于他学在西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等9种语言,获得多个博士学位,精通西方文化,蔡元培也邀请他来北大执教《英国诗》和《拉丁语》。 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效,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北大为何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1、(2011·浙江文综·16)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一、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提倡民主和科学 2、1921年,有人谈到:“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只有谈到孔子羞涩不能出口。”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清政府查禁《孔子改制考》 B.袁世凯提倡“尊孔复古” C.新文化运动号召“打倒孔家店” D.日本侵略者利用儒家经典进行奴化教育 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彻底批判儒学思想,动摇了中国儒教思想的统治地位。 【知识链接】 请思考:打到孔家店,具体要批判什么呢?新文化运动为什么会把矛头直指孔子呢?(资料卡片) 二、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是新文化运动重点批判的对象。 探究:近代前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激进派对待儒家思想有什么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不同点: 维新派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学相结合,宣传变法。 激进派,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原因: ⑴经济基础不同(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 ⑵代表阶层不同(维新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上层。激进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 ⑶历史背景不同(封建顽固势力强大;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戊戌变法 “借用孔子” 新文化运动 “否定孔子” “孔子”的命运: “纵向”看历史 明末清初 “批判孔子” 当今 春秋战国: 汉: 产生 成为正统 宋: 新的发展 明清: 遭受批判 3、《新青年》创刊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发行量长期徘徊在1000册左右;1918年后,发行量猛增至20000册。出现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是 A.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 B.十月革命的影响 C.文学革命的开展 D.五四运动的影响 【知识链接】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后,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三、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 (1)文学革命主要从哪两方面进行? (2)它对新文化运动发展具有怎样的作用? (2)作用:“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和白话文的使用,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 (1)形式: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内容: 以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 代替雕琢、陈腐、艰涩的旧文学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是彻底的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 ——毛泽东 材料二、恽代英等写信给《新青年》说:“我们素来的生活是在混沌的里面,自从看了《新青年》,渐渐的醒悟过来,真是像在黑暗的地方见了曙光一样。我们既然得了这个觉悟,就发了个大愿,要做那‘自觉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