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
*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农民运动,前后坚持了14年之久,势力先后扩展到18个省,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达到了历代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政权的建立 洪秀全写作了具有朴素平等观念的《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和《原道觉世训》,为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提供思想基础。 洪秀全与冯云山共同订定了《十款天条》,起义后成为太平军的军纪。 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同年3月,洪秀全称天王。 同年9月攻克永安后驻扎半年。 永安建制: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太平天国首都。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续)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已于10年4月考过简答,关注资政新篇简答) 太平天国采取的政策和措施中最重要的是《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颁布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 《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了农副业产品的生产与分配,都以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两”来实行管理,每25户为一两。 《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 太平天国后期,“干王”洪仁玕提出了《资政新篇》。 其主要内容: 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 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 在思想文化方面:设“暗柜”,用以监督官员;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在外交方面,主张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强调允许外国人为天国献策。 《资政新篇》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续) 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的失败 1856年9月,发生了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后败亡。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它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造成了严重的危机。为了挽救危局,洪秀全提拔了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等一批年轻的将领,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 1864年,洪秀全病逝。7月,天京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 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 (08年10月,论述) 第一,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第二,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最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对孔子及儒家经典予以严厉批判。 第四,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领袖们拒绝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太平天国的失败还在于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此外,太平天国领导人笼统地把信奉上帝的西方人都视为“洋兄弟”,缺乏理性的认识。 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第二节 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 洋务运动的兴起 洋务派的形成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30年),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刘坤一等,主张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以“自强”、“求富”为目标,兴办洋务。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对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表述的是冯桂芬。其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洋务新政的兴办 从19世纪60到90年代,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兴办近代企业。洋务派最早兴办的是军用工业。--四局一厂(沪-曾国藩、李鸿章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宁-李鸿章的金陵机器局;闽-左宗棠的马尾船政局;津-崇厚的天津机器局;张之洞的湖北枪炮厂。) 二是建立新式海陆军。(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湘军、北洋水师是清政府海军的主力,一直由李鸿章管辖。) 三是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新式学堂主要有三种:一是翻译学堂,主要培养翻译人才;二是工艺学堂;三是军事学堂。 第二节 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选择、简答 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