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doc
“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
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
.L.刘少奇一直十分关心和重视中国教育事业,并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他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就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建设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从建国初期教学秩序的恢复和各级全日制学校的建立,到教育制度的制定和规范,都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批示,为后人研究他的教育思想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中央档案馆保管的记录刘少奇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教育思想的档案材料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有讲话提纲、讲话记录,又有给党中央的报告、给相关部门领导人的信件及正式文件;既有手迹,又有修改稿和油印件等。这里仅撷取其中珍贵的三件,从中管窥这一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
学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新中国成立伊始,国民经济亟待恢复,对于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开始大力发展全日制学校,普及中等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只是发展这种单一类型的学校有不少问题,如:由于国家经济条件的限制,这种学校难以迅速发展,不能尽快普及教育。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脱节,不能升学的大批中小学毕业生,缺乏一定的生产知識和技能,很难安排工作,同国民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许多工人、农民家庭出身的学生往往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或怕耽误农时而中途辍学等。面对这种实际情况,经过深火调查研究,刘少奇逐渐形成了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的教育思想。
1957年2月,在毛泽东发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讲话后的第二天,刘少奇率调查组南下五省,调查研究人民内部矛盾的有关问题。通过两个多月的调查,刘少奇发现,许多青年学生在升学、当干部、做工、务农等关系到理想、前途的问题上,往往不能摆正它们的关系。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方面是受当时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所限,还不能满足全体青年学生继续升学的愿望;另一方面则同当时实际执行的教育方针有着直接的关系,即由于那几年教育工作中存在着偏差,在如何培养和培养什么样的受教育者的问题上出现了只注重升学的错误导向。也就是说,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了普及教育的实施,教育工作中的偏差使受教育者不能正确处理升学、就业等问题,当不能满足他们继续升学或当干部、当工人的愿望时,就不可避免地对政府产生了不满情绪,甚至引发了一些社会矛盾。这一问题引起了刘少奇的高度重视,他认为必须从问题的根本上加以解决,进而开始萌发出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的思想。
1958年刘少奇起草了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提纲《关于两种教育制度的谈话提纲》,共5页,共计555个字,用铅笔书写在横格信纸上,这是刘少奇首次在中央会议上提出教育制度改革问题。5月30日,刘少奇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了关于实行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的问题,指出:我们国家应该有两种主要的学校教育制度和工厂农村的劳动制度,即一种是现在的全日制的学校教育制度和现在工厂里面、机关里面八小时的劳动制度。这是主要的。此外,是不是还可以采用一种制度,跟这种制度相并行,也成为主要制度之一,这就是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读的劳动制度。那么,采取这样的教育制度有什么好处呢?他说:如果半工半读的制度能够普遍地实行起来,那就可能解决很多问题,可以比较充分地满足许多人的升学要求,工厂里人多的问题也可以解决,劳动就业的人也可以多些。他还认为,这是采用群众路线,多快好省地培养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知識分子的一种方法。这一建议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肯定。随后,在江西、天津等地试点,参加试点的企业超过100家,相继培养出一批技术人员,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新鲜血液。
1958年6月2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讨论劳动教育问题,确定了学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从这个方针可以看出,学校教育问题不只是同教育部门,而且同劳动部门乃至其他许多产业部门也有密切的关系。由于时任劳动部部长的马文瑞未能出席该次会议,为进一步阐明这方针,6月21日,刘少奇就学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意见亲笔致信马文瑞。此信长达10页,科学系统地阐述了教育要与劳动相结合的论断,建议在新建的工厂中试办半工半读的学校,强调指出:实行这种半工半读、半农
半读的办法,就能够在不大增加国家开支的条件下,充分满足我国青年们的升学要求。为了使学校教育和工业生产劳动相对固定地结合起来,工厂和学校的管理制定要作相应的改变,国家在工厂附近加建一些教室和集体宿舍,多办一些技术学校或大学,妥善地安排学生们和工人们进行生产劳动和学习的时间,以达到双赢的效果;在解决城市中劳力问题时强调,使城市一切愿意劳动的全劳动力和半劳动力,尽可能分配他们进行适当的劳动,并采用比较灵活的劳动制度(如每日工作四小时或六小时,发二分之一或四分之三的工资等),广泛地利用妇女和半劳动力,如果这个办法行的通的话,那就可以解除多数城市劳动力紧张的情况。这封信即是后来闻名的《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