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企改革30年的经济学思考
国企改革三十年的经济学思考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杨瑞龙 经济体制改革的绩效 制度与经济增长 制度变迁:计划体制 市场体制 资源配置方式:等级规则 产权规则 改革的实质:资源配置权从政府转向微观主体 利益结构的调整 财富创造的积极性被前所未有地调动起来,每个微观主体都在努力创造财富,导致经济增长 产权规则通过两条途径确定: 1.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放权让利 利润留成制度 2.国有企业改革 承包制 股份制(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 国企改革三十年的经济学思考 一、国企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而产权制度改革是国企改革的核心 市场化改革路径选择的争论 价格改革派 企业(所有制)改革派 80年代中科尔奈《短缺经济学》在中国的流传 国企 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父子关系 软预算约束 投资饥渴 资源约束下的总需求膨胀 短缺 短缺经济的微观基础是国营企业制度 引入市场机制 价格机制 硬预算约束的市场主体 企业改革是关键 软预算约束条件下放开价格必将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 国企改革的战略选择 管理派 外部环境派 产权派 伴随着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深入,上世纪90年代初制度经济学的引入,产权派逐渐占据上风。现代企业制度构建的首要前提是产权明晰。产权改革写入党的文件。 二、国企分类改革与破解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难题 理论难题: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西方经济学: 经济人假设下的个体主义成本-收益分析方法 私人产权与市场机制 私有制逻辑:“小河有水大河满”的逻辑 公有产权与市场失灵(“公地的悲剧”) 政治经济学: 社会人假设下的整体主义阶级利益分析方法 公有制与计划经济 公有制逻辑:“大河有水小河满”的逻辑 现有理论在逻辑上的不一致性:在讨论公有制的存在性时运用整体主义的分析方法,在讨论市场经济的效率时运用个体主义的分析方法 理论逻辑的不一致反映在国企改革逻辑的两难选择 1.国有企业走向市场就必须政企分开,但政企完全分开,国有制就不再存在。 2.国有企业走向市场就必须使所有权具有可转让性,但所有权发生转让,国有制就消亡了。 走出困境的途径是国有企业实施分类改革战略 公共产品:国有国营 非竞争性企业 自然垄断:国有国控 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造:产权多元化 竞争性企业 中小型企业完全放开 三、既定的制度制约决定了国有企业改革必定是一个渐进过程 既然市场化的前提是产权明晰化,为什么私有化改革在中国是不可行的?这与我国特殊制度变迁方式下的既定制度约束有关 政治上民主化 激进式改革 经济上私有化(自由化) (“华盛顿共识”) 战略上:休克疗法 a.利用已有的组织资源推进改革 中国的渐进式改革 (保留等级规则) (“北京共识”) b.增量改革 c.先试点后推广 四、突破资本雇佣劳动的治理逻辑,走共同治理与相机治理相结合的道路 主流企业理论所揭示的治理逻辑:资本雇佣劳动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也遵循的是股东至上主义逻辑,形成行政干预下的内部人控制结构 理论与现实的挑战 企业所有权的最有安排 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与企业的共同治理 人力资本为什么应分享企业所有权? 产权平等原则 有限责任与资本市场给资本所有者规避 风险创造了条件 人力资本的专用性特点 人力资本只有一定的可抵押性 人力资本只能激励不能压榨 德国的经验:共同治理法案 我国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如何遵循共同治理原则? 分享企业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