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刀尖指向父亲-的胸膛
刀尖指向父亲的胸膛
直到多年后,我当了父亲,才懂得父亲那一刻的大义凛然里深藏着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绝望。这也使得我对自己的行为追悔莫及。我多么希望14岁那年夏日的某个黄昏,从没在我的生命中出现过。但1988年的夏天,不以我的意志为转移,如一个惊叹号,惊悚而突兀地印在我的记忆中。
就像很多同龄人一样,我对父亲的感觉是惧爱交加的。在很大程度上,惧所占的比例远大于爱。与别人不一样的是,在这大比例的“惧”与小比例的“爱”之间,还掺杂着成分不低的漠然。
在我出世之前,我的父亲就在省城工作,而我母亲在70公里之外的小县城生活。父亲每星期骑车回家一趟,我对他的记忆只有三件事:给母亲钱,把水缸挑满, 把熟睡的我从妈妈床上抱走。前两件事,至少在当时我觉得对我意义不大,而第三件事,则让我有一种痛苦和愤懑的感觉。我至今还记得当时偶尔从梦中醒来,看到 孤星零落的窗外蝙蝠像抹布一样在蓝黑的夜空中飞舞的场景。我心中的恐惧与被冷落感凝结成一种被抛弃了的孤愤感。我心中暗暗恨着抱走我的父亲,也恨同意父亲 抱走我的母亲。我心中在乎的不是方寸之间的一小片床铺,而是爱。
这些如今想来觉得有些滑稽的感受,却是我成长岁月中支配着我喜怒哀乐的真实想法。这些想法太负面,也太消极,它像一朵阴云,阻挡了我全面地看待父亲与我的关系。作为一个年近不惑的男人,他身上担负的工作与生活的压力,使他也拙于表现自己的父爱。 那时的我根本不懂,仅一个星期来回140公里的路程,就需要多大的爱意去支撑。这还不包括那些从车后座上取下来的用饭盒装着的只有省城才买得到的美食-他 平时在单位很节省,所有的奢侈,都会留到周末和家人一起分享。但这些深藏在细节背后的情感,又怎么可能被一个不谙世事的懵懂少年体会到呢?我能感受到的就 是自己的父亲从来不像别人的父亲那样陪儿子去看电影或游泳,在孩子受到欺负时冲出来守护,为儿子做一艘船模或一只猫头鹰风筝。
这种感觉使我对父亲的感情始终是不冷不热不温不火的,这使得父亲对我也多少有些失望,总觉得这孩子与自己离皮离骨,不像别家孩子与父亲那样亲热。这种感 觉,使他对我的亲密感也大打折扣。我们俩的感情,也就像一对反函数曲线,渐行渐远,各奔东西,直到14岁那年夏天一次火星撞地球般的撞击发生。
所有的家长都把“叛逆期”三个字看得既严重又恐怖。但孩子们并没有这种感觉,他们甚至不明白父母们如临大敌的心态来自哪里。难道不按父母的思维方式和行 为逻辑行事是那么可怕的事情?父母已习惯于孩子们像遥控机器人一样,顺着他们的指令和愿望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沿着他们所认定的“为你们好”的思想去学习、 生活,喜怒哀乐。这样的逻辑,是使孩子们成为大人的翻版,而非他们自己。事实上,他们在他们父辈的身上,早已经历过这样的纠结与轮回,而且也证明是无效 的。但父辈们并没有从与上一辈的博弈中总结出教训,而是自以为是地觉得自己摸到了窍门,要加诸儿女们的身上。这样的轮回,一代又一代地进行着,从没停息 过,成为青春期一个永恒的主题: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他们想要的人,而孩子希望自己成为自己。
与父辈思维与想法的差异,大到学什么专 业,报考什么学校,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中到对一部电影、一首歌、一种发型、一个社会现象的看法;小到洗脸应该先洗额头还是耳背后,牙膏应该从中段还是 尾部开始挤,洗锅应该从锅底还是锅沿开始。这些小小的根本无关紧要的争议,总能发酵出一大段令人头大的唠叨,父母们称之为教导,而孩子们则视之为啰唆和不 信任。即便双方各有对错,但双方却各自选择性地记住自己的“对”和对方的“错”,于是就不断地固化了对方的形象,彼此恼火。父母觉得孩子们不好管教,孩子 们则认为父母不信任自己,自己怎么做也得不到认可,于是,要么阳奉阴违,表面服从内心坚持;要么干脆与父母的期待反着来,即便心里知道父母的想法是对的, 但仍然以拖延、漠视甚至反向执行来表达对父母意见的不认可。这是一种渴望独立的叛逆愿望,它反抗的不是命令的内容,而是命令这个举动本身。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与父母相处的心态就是这样的。我的母亲在受到我的无数次抵抗之后,渐渐退出了与我交锋的第一战场,而将这个艰巨的作战任务交给了父 亲。这个时段,父亲已从省城调回了老家。为了过上正常的家庭生活,他放弃了一直引以为荣的“省属企业”职工身份,进入“县属企业”。各种待遇及心理的落差 使他满怀憋屈,在这样的心态下,接受母亲的哀叹和抱怨,其后果是可以想象的。我为此挨过数次打,而打对于一个处于叛逆期的孩子来说,只能让他原本并不太清 晰的世界观再蒙上一层羞愤,而这羞愤之于一个对人事半懂不懂的孩子,无疑如把水洒进油锅里。
在隐忍了数次之后,我与父亲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冲突在意想不到的时间,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爆发了。
那是一个夏天的黄昏,我从外面游完泳回家,看到母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