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沙地三种常见乔木根-土界面水分再分配初探.pdfVIP

科尔沁沙地三种常见乔木根-土界面水分再分配初探.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尔沁沙地三种常见乔木根-土界面水分再分配初探.pdf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18(6): 2360-2365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mail: editor@ 科尔沁沙地三种常见乔木根-土界面水分再分配初探 刘新平 1,2 ,张铜会1,2 ,何玉惠1,2 ,赵学勇1,2 ,赵哈林 1,2 ,李玉霖1,2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奈曼沙漠化研究站,甘肃 兰州 730000 ;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极端环境生物抗逆特性与生物技术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根-土界面水分再分配研究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退化植被的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国际植物生理生态 学和生态水文学界十分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为了探明科尔沁沙地优势乔木树种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 小叶杨(Populus simonii Carr. )、榆树(Ulmus pumila )是否具有根-土界面水分再分配的现象,我们利用时域反射仪(TDR ) 每隔2 h 连续测定植株根际土壤水分,同时应用干沙瓶分根法对3 种乔木根-土界面水分再分配作了测定,结果表明:三种 常见乔木树种樟子松、小叶杨、榆树均具有根-土界面水分再分配的潜力;并且榆树的水分再分配能力较樟子松和小叶杨强; 三种常见乔木根-土界面水分再分配现象一般发生在14:00 之后,而分配水量最大的时间多是出现在次日凌晨4 :00 左右, 即4 :00—14:00 为植物的蒸腾耗水时段,而14:00 至次日4 :00 为植物的水分再分配时段。 关键词:水分再分配;土壤含水量;根系;分根法 中图分类号:S1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906 (2009 )06-2360-06 根-土界面水分再分配是植物根系对土壤中水 杨、榆树)根-土界面水分再分配作了测定,以期能 分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传输过程[1,2] ,通常是发生在 初步探明其水分再分配的现象并估算其数量。从而 蒸腾作用减小到使根系水势超过干燥土壤层水势 为深入研究水分再分配对植物蒸腾、养分吸收、水 的夜间[3] ,或者是通过抑制植物蒸腾作用而产生的 分共用等方面的影响,探索水分再分配对植被群落 水分运移现象。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Richards 和 的动态以及稳定性的影响机制提供基础资料。 Caldwell[4] 通过野外观测证实了三齿蒿(Artimisia 1 研究区概况 tridentata)水分再分配现象的存在[5]。到目前为止已 研究区位于科尔沁沙地东南部奈曼旗境内 发现近 60 种植物具有水分再分配现象[6,7]。它们的 (42°41′~45°15′ N 、118°35′~123°30′ E ),该区属温 共同特点是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8,9]或有阶段性 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 [10] 土壤干旱的湿润地区 。 雨量集中;秋季凉爽短促;冬季寒冷而漫长。年平 根-土界面水分再分配能促进植物个体及其相 均气温为5.8~6.4 ℃,多年平均降水量355.8 mm ,而 邻植物的水分平衡[11] ;促进细根对土壤中养分的吸 且分布不均匀,年降水量的70%~80%集中在6~8月。 [12] [10] 收 ;保持干燥土壤中菌根以及固氮菌的活性 ; 年蒸发量1 500~2 500 mm,近70%的蒸发发生在4~7 提升地下水等功能和作用。这不仅对干旱、半干旱 月。土壤类型为风沙土,地貌类型以流动沙丘、半 地区的退化植被的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而且 固定沙丘、固定沙丘和面积不等的平缓沙地和低洼 能将其理论应用于营养学、育种学和农学等方面 地交错分布为特征。沙地地下水平均埋深8.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