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由绘本谈品德教育
由繪本談品德教育 輔英科技大學 楊璧琿 見過這些場景嗎? 原本高高興興玩爆丸遊戲的小孩,眼看著自己就要輸了,突然間摔翻遊戲盤,撥亂排組,放聲大哭,嘴裡還氣沖沖的喊:「我不要玩了啦! 」。 大賣場裡,有小朋友坐在地上大哭大鬧,百般耍賴,為的就是要父母替他買玩具。 小朋友惡作劇, 趁同學起立的時候,故意拉開椅子,害同學摔個四腳朝天,還呼伴大聲嘲笑。 品德是什麼? 一個人的品行修養以及行事風格。 它是一種價值觀, 一種行為、 一種抉擇。 教育部品德促進方案 第一期~93年1月1日~97年12月31日 敦促各級學校透過民主方式,以既有校訓與德目為基礎,轉化當代新價值與思潮,選定其品德核心價值並制訂具體行為準則,進而融入學校正式課程、非正式課程以及校園文化。 再於民國95年將原方案微幅修訂,督促各校將品德核心價值與行為準則融入相關學習領域及彈性學習節數中實施,並納入學期課程計畫中加以審慎規劃。 大學亦於96年起,積極推展「服務學習」計畫。 第二期~98年1月1日~102年12月31日 著重品德教育推動的優質化與永續性。 鼓勵學校運用全方位推動策略與採用多元教學方法,以提升品德教育實施的深度與廣度。 著重校長與教師的生命成長與品德教育知能提升,使其進而激勵學生成長與促使品德教育有效推動。 品德教育相關課程與教材的研發、品德教學方法與評量的創新,以及校園品德文化形塑等,亦為推動的重要項目。 強調增進校內外資源的有效整合,使品德教育由學校教育擴展到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 品德可以教嗎?品德怎麼教? (教育部)創新品德教育6E教學方法 典範學習(Example):鼓勵教師或家長等學生生活親近之人物成為學生學習典範,發揮潛移默化之效果。 啟發思辨(Explanation):品德教育不能八股、教條,或只要求背誦規則,而要對話與思辨。可鼓勵各級學校對為什麼要有品德、品德的核心價值 與其生活中實踐之行為準則進行討論、澄清與思辨。 勸勉激勵(Exhortation):鼓勵各級學校透過影片、故事、體驗教學活動及生活教育等,常常勸勉激勵師生實踐品德核心價值。 環境形塑(Environment):鼓勵各級學校透過校長及行政團隊發揮典範領導,建立具品德核心價值之校園景觀、制度及倫理文化。 體驗反思(Experience):鼓勵各級學校推動服務學習課程及社區服務,實踐品德核心價值。 正向期許(Expectation):鼓勵各級學校透過獎勵與表揚,協助學生自己設定合理、優質的品德目標,並能自我激勵,不斷追求成長。 問題來了,如何使用故事作為典範、思辯與勸勉激勵的工具? 來!咱們來聊聊「彩虹魚」! 宣之於口的、直觀的「教育意涵」? 不可說的、幽微晦暗的「心理感受」? 「教」小小孩「品德」的重點 核心價值的澄清 情緒感受的理解 批判思維的練習 日常生活的實踐 例如:教小小孩「禮貌」 由外而內養成的技巧或習慣 往往得先養成禮貌習慣,才能成為有禮貌的人 例如:誠實 由內而外的一種價值認知 瞭解孩子為什麼說謊: 趨吉避凶 贏得成人注意 自我保護 逃避責任 在「禮貌」與「誠實」間如何取捨? 情緒感受的理解 「放羊的孩子」 除了「誠實」教條,老師還能引導孩子討論什麼? 引導孩子感受、關懷牧羊童的悲傷與懊惱。 思考與理解當違反了道德原則(說謊)時,必須與如何採取適宜的補過行動,這會更有實質的教育價值。 (李奉儒教授) 批判思維的練習 說故事時,若只是著重於故事中單面的議題和價值,會使「灌輸」成為教學中的例行事務。 在台灣今日的多樣性社會中,故事的教學最好是能質疑某些倫理決定,或是引發學生擬情的想像、同情的理解和批判的思維等,藉以發展道德感受能力,啟發學生尊重與關懷的態度。 (李奉儒教授) 道德實踐需在真實的「生活脈絡」中練習 節錄李奉儒老師文章中的觀點: 情緒是道德生活的中心,但道德生活不能被化約成情緒,也不能被化約成理性思考。今日的教育者試著教導學生將情緒擺一邊,而來運用批判思考,以使他們不會被廣告或宣傳所迷惑。然而,相對於逃避情緒,教師有義務來呈現某一論題的各種立場,如學生在研讀大屠殺的納粹經驗時,教師應該協助他們理解戰爭歌曲、英雄故事、為國犧牲、激烈言論、宣傳海報等,可以被用來誘發我們積極投入那最終證明是邪惡的事務。這樣的經驗在提昇道德理解和成長的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也是深層關心民主和道德教育的教師之重要任務。 幼兒道德發展 普遍處於郭爾堡(L.kohlberg)理論的成規前期(preconventional stage) 多數在第一階段:服從酬賞與懲罰的外在規則(權威) 少數已有第二階段工具互惠(instrumental purpose, and exchange )思考。 Kohlberg道德發展的三期六段理論 (一)前習俗道德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