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成药补肾功效探秘
中成药补肾功效探秘
许多中老年人认识到自己年纪增长,可能存在肾虚要补一补,却不晓得如何选用药物。比如说,有人明明肾阴虚却服用别人推荐的补肾阳虚的中成药右归丸,结果阴阳越发失衡,越补越虚,使病体雪上加霜。
滋阴补肾的小辞典
下面先从中医对肾和肾虚的认识入手,以常用的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右归丸等为例,给大众介绍补肾中成药的药效和选用原则——
中医认为,肾为人先天之本。“本”指生命之根本。
与西医的肾脏相比,中医的肾除了掌管泌尿功能,主管生殖、水液代谢和生长发育,还涉及骨骼、呼吸、免疫、造血、消化功能。中医认为,肾藏精(贮藏精气),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肾之精气的盛衰与发育、生殖能力密切相关),主水(主持全身水液代谢,调节体内水液代谢平衡),主纳气(肾摄纳肺吸入之气而调节呼吸)、主骨(骨的生长、发育、修复靠肾精滋养,齿为骨之余,肾精充足,骨髓生化有源,肾精虚少,骨髓化源不足,则出现骨骼脆软无力,小儿囟门迟闭,牙齿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成人牙齿易于松动或过早脱落),主生髓充脑(脑为髓之海,脑髓依赖肾精不断化生,肾精不足,则脑髓不充,头晕耳鸣,健忘失聪),通于脑,开窍于耳(肾的精气上通于耳,耳的听觉功能依赖于肾的精气充养)及前后二阴(尿液的形成、贮藏和排泄有赖于肾的气化,大便排泄的调控也与肾的气化作用密切相关),其华在发(精与血互相资生,精充则血旺。发为血之余,其濡养有赖于血,发的生机根于肾)。
“虚者补之”的补肾大全
肾虚,阴阳有别
肾的病态一般是指肾虚。肾虚如果细分可以分为肾气虚弱、肾阳不振、肾不纳气、肾阴(精)亏虚,通常粗分为肾阳虚和肾阴虚。肾阳虚可见神疲体乏、面色 白、头昏耳鸣、腰膝酸冷、形寒肢冷、喜热怕冷、小便不利,男子阳痿、早泄、滑精,女子宫寒不孕等;肾阴虚会致形体羸瘦、头昏健忘、失眠、耳聋耳鸣、腰腿酸软、盗汗、五心烦热、口燥咽干,此外还有男子精少、遗精、梦遗、早泄,女子经闭等。肾阴和肾阳在病变过程中也常互相影响,阴损可以及阳,阳损可以及阴。
肾虚的辨证用药
肾病以虚证为多,按照“虚则补之”的原则,当以补肾为主,但需辨别肾阴虚和肾阳虚,分别采取补养肾阴或温补肾阳的方法,并掌握阴阳互根规律,予以兼顾。明代医学家张景岳认为,两肾之间为命门,命门主宰两肾的水火阴阳,“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不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助,而泉源不竭。” 因此,中医对肾阴虚者宜投甘凉益肾之剂,使虚火降而阴自复,忌用辛燥耗津,苦寒伤阴之品;对肾阳虚者宜用甘温助阳之品,使沉寒散而阳纲振,忌凉润、辛散。
对肾病证有如下治法:肾气虚弱治宜补肾益气,常用大补元煎加减;肾不纳气治宜固肾摄精,补肾益气,常用人参胡桃汤、参蛤散加减;肾阴亏虚治宜滋养肾阴,可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加减;肾虚水泛治宜温肾利水,常以真武汤、济生肾气丸加减;肾虚火旺者治宜滋肾(阴)降火,可用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加减;肾阳不振治宜温补肾阳,可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加减。
金匮肾气丸(又名八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即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肾气丸,由干地黄、山茱萸(酒炙)、山药、泽泻、丹皮、茯苓、桂枝、附子(炙)等8味药组成,现代将其中的干地黄换成熟地黄,桂枝换成肉桂。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5款补肾强身中成药横向对比
六味地黄丸见于宋代名医、儿科专家、太医丞钱乙(仲阳)的《小儿药证直诀 卷下》,由熟地黄、制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等6种药味组成,原称地黄圆。钱乙创制六味地黄丸,作为儿科用药,用于小儿的五迟、五软等肾虚之证,即肝肾阴精不足所致小儿囟门闭合迟(头盖闭合迟)、说话迟、走路迟、手脚发软等(小儿先天不足,发育迟缓)。方中熟地黄滋阴补肾(补肾阴),填精生髓,为主药;山茱萸酸温,滋养肝肾而涩精敛汗(肝肾同补);山药甘平,补脾益气而固肾益精(通过健脾补后天),二者为辅。前3味药三阴同补(补肾阴、肝阴、脾阴),主补肾阴而治本。泽泻泄肾利湿降浊,可防熟地之滋腻;丹皮清泻肝火,可制约山茱萸之收敛作用;茯苓渗水利湿,可淡渗脾湿,助山药健运脾胃,后3味泻湿浊,平偏盛而为佐药以治标。全方将补虚(三补)与去邪(三泻)结合起来,相反相成,补药用量大于泻药而主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中医注重辨证论治,六味地黄方剂可随症加减,经过历代衍生化裁,逐渐形成六味地黄丸系列,如知柏地黄丸(增加知母、黄柏),滋阴降火,适用于阴虚火旺、骨蒸劳热、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等;桂附地黄丸(又叫金匮肾气丸,增加肉桂、制附子),温补肾阳,用于肾阳不足,腰膝酸冷,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