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儿推拿学学习重点总结
推:拇指或食指的罗纹面着力,附着在患儿体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做单方向的直线或环旋移动(直,旋,分,合)
直:腕部发力,带动着力部做单方向的直线推动,220~280次/分
旋:拇指主动运动,带动着力部分做顺时针方向的旋转移动,160~200次/分
分:双手或双掌稍用力附着在所需治疗部位上,腕部或前臂发力向两旁做直线推动
合:肘臂发力,带同着力部分自两旁向中间做相对方向的直线或弧线推动
揉:以手指的指端或罗纹面手掌大鱼际掌根着力吸定于一定的治疗部位,做轻柔和缓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旋揉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揉动
指:以拇指或中指的指面或指端,或食指中指无名指指面着力
鱼际:以大鱼际部着力于施术部位上,稍用力下压腕部放松前臂主动运动,腕关节带动
掌根:以掌根部着力,吸定,稍用力下压腕部放松,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运动
按:以拇指或中指的罗纹面,或掌根着力,附着在一定的部位上,逐渐用力向下按压,按而留之或一压一放持续进行
拇指:拇指伸直,其余四指我空拳,食指中节桡侧轻贴拇指指间关节掌侧,以协同用力
中指:中指指间关节掌指关节略屈,稍悬腕以中指罗纹面或指端着力,垂直用力向下按压
掌按:腕关节背伸以掌面或掌根着力,吸定,垂直用力向下按压
摩:以四指的指面或掌面着力,吸附在一定部位上,做环形而有节律的抚摩运动
指:四指并拢指掌关节自然伸直腕部微悬屈指面着力前臂主动运动
掌:指掌自然伸直腕部微背伸掌面着力腕关节放松前臂主动运动
捏:以单手或双手的拇指或食指中指两指或拇指与四指的指面做对称性着力,夹持住患儿的肌肤或肢体,相对用力挤压并一紧一松逐渐移动
1,患儿俯卧,医者双手陈半握拳状,拳心向下拳眼相对,用两拇指指面的前1/3处或指面的桡侧缘着力,吸定并顶住患儿龟尾穴旁的肌肤,食指中指的指面前按,三指同时用力将该处皮肤夹起并稍提起,双手交替用力自下而上,一松一紧的挤压,向前推至大椎穴处
2,患儿俯坐或俯卧,医者双手陈半握拳状,拳心相对拳眼向下,食指半屈曲,用其中节的桡侧缘及背侧着力,吸定并顶住患儿龟尾穴旁的肌肤,拇指端前按,拇指食指同时用力将该处皮肤夹起并稍提起,双手交替用力自下而上,一松一紧的挤压,向前推至大椎穴处
3,患儿坐位或卧位,以一手的拇指与食指中指的指面前1/3处相对着力,或用拇指指面与食指中节掌侧的桡侧相对用力,稍用力将治疗处的肌肤夹持住,一紧一放挤压,并在该肌筋上下端之间做缓慢移动和挤压
运:以拇指的螺纹面或食指中指的罗纹面在患儿体表做环刑或弧形运动(60~120次/分)
注意:1着力部分轻贴体表2,宜轻不宜重,作用力仅达体表,只在皮肤表面运动不带动皮
下组织运法较推法和摩法轻而缓慢,幅度比旋推法大 3宜缓不宜急
复式手法
黄蜂入洞:以一手轻扶患儿头部使患儿头部相对固定,另一手食指中指指端着力紧贴患儿两鼻孔下缘,以腕关节为主动带动着力部分作反复揉动(发汗解表宣肺通窍)
双凤展翅:医者先用两手食指中指夹患儿两耳,并向上提数次后,再用一手或两手拇指端按掐眉心太阳听会人中承浆颊车诸穴 每穴按掐各3~5次提3~5次(祛风寒温肺经止咳化痰)
开璇玑:医者先用两手拇指自患儿璇玑穴处沿胸肋分推,并自上而下分推至季肋部,再从鸠尾处向下分推至脐部,再由脐部向左右推摩患儿腹部,并从脐部向下直推至小腹部,最后再做推上七节骨50~100次(宣通气机消食化痰)
按旋搓摩:患儿坐位,将患儿两手交叉搭在对侧肩上,医者面对患儿坐其身前,用两手掌面着力,轻贴在患儿两侧胁肋部,呈对称性搓摩,并自上而下搓摩至肚角处50~100次
龙入虎口:患儿仰卧位,医者坐其身旁以一手托扶住患儿掌背使掌面向上,用另一手叉入虎口,拇指罗纹面着力在处患儿板门穴处按揉或推50~500次(退热泌别清浊)
二龙戏珠:患儿坐位,医者坐其身旁,用一手拿捏患儿食指无名指的指端另一手按捏患儿阴池阳池两穴,并由此边按捏边缓缓向上移动按捏至曲池穴,如此五次左右。寒症重按阳穴热证重按阴穴最后一手拿阴阳两穴5~6次另一手拿捏患儿食指无名指端各摇动20~40次
双龙摆尾:患儿仰卧或坐位,医者坐其身前,用一手托扶患儿肘部,用另一只手拿住患儿食指或小指向下扯摇并左右摇动,似双龙摆尾之状,扯摇5~10次(行气开通闭节)
苍龙摆尾:患儿仰卧或坐位,医者坐其身前,用一手拿住患儿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另一手自患儿总经穴至斗肘穴来回搓揉几遍后,拿住斗肘处,前手拿患儿三指摇动如摆尾状摇动20~30次(开胸顺气退热通便)
丹凤摇尾:患儿仰卧位或坐位,医者坐其身前,用一手拇指食指按捏患儿内外劳宫穴,另一手先摇患儿中指端再拿捏中指摇动(调和气血镇惊)
水底捞月:患儿仰卧位或坐位,医者坐其身前,用一手握捏住患儿四指将掌面向上用冷水滴入患儿掌心,用另一手拇指罗纹面着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