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北生态脆弱地区经济发展模式.doc

川西北生态脆弱地区经济发展模式.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川西北生态脆弱地区经济发展模式

川西北生态脆弱地区经济发展模式 专家发言记录整理: 一、对川西北进行精确定位,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及川西北地区的重要性。川西北地位十分关键,属于低碳绿色区域,是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保护屏障,但同时也是四川相对贫困地区。 二、分区域探究不同的发展模式(三到四个区,可具体到某些县、确定指标) 1生态极脆弱地区,包括沙化草原、湿地、黄河源头,这些地区不得发展经济,唯一任务就是保护生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2生态相对脆弱地区:主要以牧区为主,及牧区中的小平原农业。 划分片区 确定基本农区和基本牧区,通过移民建立生态聚集居住地,然后联合大型企业建立大牧场、大农场。其中农场、牧场要有合理科学的载畜力,农业、人口与承受力相配合。既要发展生产(可持续),又要保护生态。 草地畜牧业 考察草地承载量,对于生态破坏严重的草地,必须实行退牧还草,大量种草,休养生息;承载量一般的草地,可以实行“轮牧”制,即轮流放牧,既发展了畜牧业又保护了生态;国家投入寻找合理区域建立人工高产草地和草原储备库,防止自然灾害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的影响;另外,改变现有的饲养模式,摒弃原有的散养方式,集中放牧,统一分配。 3县城及重点旅游地区:雪山、草地、大湖、森林,规划为国家级别的旅游生态保护区。县城再度开发,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产业结构。 三、推行生态聚集居住区 川西北地区地广人稀,畜牧主要是散养方式,而分散居住既不利于生态的恢复,也不能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推行生态聚集居住区可以完善基础设施,统一配置资源,发展教育,提高居民的生态环保意识。 而对于生态极度脆弱区,必须实行搬迁制度,具体应根据不同情况移民到农牧区或者县城。实行生活补贴制并逐步引导其转入二、三产业中,以此解决由搬迁所引发的后续问题。 四、资源合理利用、适度开发,经济与生态平衡发展 对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资源开发进行梳理、反思,做出相应的调整,加大执行力度。 1水电开发:水电开发严重破坏了水源,要保护生态就要重视湿地保护,保护好水的源头,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2矿产的开发:首先必须进行科学论证,与土地整理结合起来,尽量降低对该开发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减轻开发区的生态压力,便于后期的恢复工作。 3旅游开发:建立旅游专线,修建轻轨,联合知名品牌企业(小企业入股),将现代科技融入到原始的民族特色中,打造国际化旅游特色产业和品牌,但要把握好旅游业的承载量,不能对旅游资源开发过度。 4 畜牧业:实行科学畜载,改变饲养模式,实行分片保护开发,不盲目放养。对草原病虫害要注重生物防治,尽量减少物理、化学方法。 五、新能源的开发 重点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实施鼓励优惠政策。在草原上种植能源草(碳排放交易),在高原区使用沼气。充分利用当地现有资源并保护生态环境,推行低碳、绿色、环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六、民族区域自治化管理 加强民族区域自治化管理,提高人才培养力度,综合考虑民族经济、生态、社会问题,提高土著居民参与生态恢复的积极性。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