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滇池金线鲃野生苗种驯养培育技术研究.doc
关于滇池金线鲃野生苗种驯养培育技术研究
摘要研究滇池金线鲃野生苗种驯养培育技术,结果表明:滇池金线鲃野生苗种易于驯养,生长快,成活率高,但喜迎水跳跃,进排水时要注意做好防逃工作。
关键词滇池金线鲃;野生苗种;驯养;培育
滇池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grahami(Regan,1904)]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金线鲃属,地方名金线鱼、波萝鱼、小洞鱼等,为云南特有的高原珍稀半洞穴中小型冷水性鱼类,仅分布于滇池及其周边的溶洞、涌泉和溪流中,其成鱼个体重一般为30~80 g[1-2]。由于栖息环境遭到破坏,分布区域逐渐缩小,种群数量稀少,其在滇池中已经绝迹[3-4]。滇池金线鲃于1989年列为国家Ⅱ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被收录到《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和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滇池金线鲃肉质鲜嫩,历代视为珍品,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开发潜力,也是研究鱼类物种分化的重要材料,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于2005年开始进行野生滇池金线鲃苗种驯化养殖、亲鱼培育、人工繁殖等试验,已系统掌握该品种的驯化、养成和繁育技术。试验表明,人工条件下滇池金线鲃具有易驯养、成活率高、生长快、抗病力强、易起捕等特点,是适合规模推广养殖的名贵新品种。现将滇池金线鲃野生苗种人工驯养培育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苗种来源
2005年8月初在昆明市嵩明县滇源镇黑龙潭收集到随水流出的野生滇池金线鲃苗种,共1.21万尾,平均体重1.39 g,平均全长4.7 cm。投放位于嵩明县滇源镇的云南省高背鲫原种场内驯化养殖。
1.2池塘准备
试验池塘为砖石结构的水泥流水池,东西走向,池水东进西出。驯养池长48 m、宽6 m、深1.2~1.5 m,水源为黑龙潭涌泉水,水质清澈,水量常年恒定,水温10~20 ℃之间。
鱼苗下塘前,先彻底放干水清洗驯养池,并曝晒3 d,然后用100 g/m3高锰酸钾对池底、池壁泼洒消毒。流水池进出水口栏栅均包裹孔径3 mm的筛绢。池塘左右2个进水口处,顺池壁用空心砖和石棉瓦搭建2组规格为1.8 m×5.0 m的模拟洞穴,作为其遮荫和栖息场所,随后注水40~50 cm深,在洞穴周围和水池中部植入金鱼藻等水草,草根部要带泥,并用小石块等压根固定,然后缓缓注满池水。
1.3苗种放养
2005年8月11日上午放苗,苗种下塘前用1.5%食盐水浸泡消毒5 min,平均放养野生滇池金线鲃31.1尾/m2。
1.4饲料及投喂
该驯养试验饲料采用鲤鱼育成配合饲料,蛋白含量39%,放苗翌日开始投喂。最初在人工模拟洞穴附近撒投粉状饲料,发现鱼苗可以少量摄食沉入水体中、底层的饲料碎粒,而漂于水面的饲料浮渣则很少摄取。然后将饲料搅拌成糊状投喂,效果较好,经过1周驯养便养成定点、定时摄食习惯。以后将人工模拟洞穴的石棉瓦顶板作为食台,每天分别在10:00、16:00定点投喂2次,日投喂量占鱼体重5%左右。
1.5日常管理
每天早上和傍晚巡塘,晚上也经常巡查。经观察,滇池金线鲃有强烈抢水习性。为防止逃鱼,要经常检查进出水口栏栅筛绢是否完好,并勤于清洗附着在筛绢上的污物和渣滓,保证进水通畅。及时捞出漂在池面的剩余饲料浮渣及死亡水草残体,特别要注意清除过多青苔,一旦气温升高,青苔很容易泛起并浮于水面,阴雨天又沉积于排水口附近水底,既败坏水质又极易堵塞排水口。还要注意防范和驱赶白鹭等水鸟,并及时捕杀闯入驯养池中的水蛇和青蛙等敌害生物。
1.6鱼病防治
鱼苗投放前,用高锰酸钾消毒驯养池;投放鱼苗时,用1.5%食盐水对鱼体浸泡消毒,以后每月用大蒜素及VC拌饲投喂1次,防止细菌性疾病;平时及时捞出死鱼,做好日常管理并保持水质清洁。
2结果与分析
驯养试验时间为2005年8月11日至12月11日,共计120 d,投放的野生滇池金线鲃鱼苗在驯养池中总体生长情况良好。至12月11日先后对金线鲃的生长情况进行4次随机抽查,具体情况见表1。
由表1可知,该次驯养的滇池金线鲃野生鱼苗从8月11日至9月11日体长和体重增加相对较慢,体长增长率只有18.3%,体重增长率只有23.0%。9月11日至10月11日,体长增长最快,体长增长30.0%,往后2个月逐渐减慢,分别增长20.2%、14.2%。体重增长从9月起逐渐加快,9月11日至12月11日,3个月的平均体重绝对增长量分别为2.46、3.86、5.43 g;但对应的体重增长率逐渐降低,分别为143.9%、92.6%和67.6%。总体上看,8月11日至12月11日,平均体长增加5.22 cm,是最初放养时平均体长的2.11倍,日均增长0.044 cm;平均体重增加12.07 g,是最初放养时平均体重的9.68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