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楼梦》与《金瓶梅》的人性探究.doc
《红楼梦》与《金瓶梅》的人性探究
【摘要】人是世界的灵魂。社会发展的历史,即是人自我认识逐步深化、人性日趋完善、追求不断提升的历史。文学是艺术化的人学,通过文学语言表现出来的其本质人性的描写。它当以人生全景为材料,建设人性为崇高目的。研究人文学的时候必须考虑它是如何表现人的,必须总结它们是如何认识人的。事实上作家对于人的认识和人性彻悟程度如何,也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他们对于人的艺术表现。《金瓶梅》《红楼梦》之所以成为不朽名著,不仅在于比以前的小说更清醒地写人,并着眼于实实在在普普通通的人,这些文学作品对人和人性的描写和思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关键词】红楼梦;金瓶梅;人性;价值观
一.人性起源探究
一个鲜活的生命来到人世间,其生存的需要会唆使他自然而然的对身边的周遭事物产生出一种纯粹的信任,你给他什么他便接受什么。这种对外界事物的信任是纯粹的无意识的,也是绝对的,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生存本能。否则他就会无法生存下去。
当个体探索世界慢慢深入的时候,他们便会体会到“舒适”和“痛苦”两种感觉。体会到喜怒哀乐,人间冷暖。
“舒适”的感觉,会催生出 “喜爱”心,想要继续体验这种“舒适“的感觉,进而产生鱼跃和欢乐的表现,这便是人性最初的“爱”或者称为“善”。
“痛苦”的感觉,会令他们滋生出“厌恶”心,希望远离这种“痛苦“的感觉,不能执念如此,这便是人性最初的“恨”或者叫“恶”。
由于“舒适” 的感觉会令人愉悦,所以幼儿希望不断的、重复的获得这种“舒适”的满足感,这就产生了最初的“欲”。
而现实世界决定了这种欲望是无法全部实现的。当这种“欲”无法完全实现的时候,便产生了“嗔恨”心。执念未果,恨由心生。
至此,人的七情六欲就开始萌芽,人性的“善、恶”便由此分化。
二.红楼梦中的人性
文学作品是为读者提供现实中满足不了,得不到的精神寄托。所以我认为文学作品中每一个人物内心深处都是美好的。只是为追求心中那一片宁静的方式不同。
自《红楼梦》问世起,便引起了无数人的痴(下转第62页)狂和迷惑――为书中那些真假难辨的人物。《红楼梦》的人物塑造是在真真假假的对立统一中存在的。这里的真其内涵为率性、自然、纯真,自我个性的最大保留;这里的假意味着对功利、物欲的探求,表现了个性的缺失。《红楼梦》水中镜像,幻化出人性中的假假真真。
红楼梦中所呈现的是一撮矛盾复杂的人群,复杂得一如生活。家庭、社会、爱、恨、情、愁皆是他们挥之不去的羁绊――尤其是爱的牵绊,何其沉重!使他们不得不违心面对生活的林林总总,接受与他们本性格格不入步调。
红楼梦中的人又是痛苦的人。率性的欢歌痛彻的心碎全都隐忍于他们眉间。真实的自我是不会轻易向任何人袒露――甚至向自己袒露。无法说何处说?那样的时代他们必须去承受这样的负荷――孤独的反叛者孤独地终老,仅剩下那些“梦醒了却无路可走的人们”,若不选择庸俗的死亡,他们就只有麻木地活着,在个体与社会、真情与无情之间徘徊――以他们的爱和梦想为代价!那个时代的悲剧便是:至情至性的人以她的死作出决绝的抗争,矫情人却不得不同他们的真性情抗争。
宝玉是一块憎恨世俗的顽石――“性情偏激行为乖张”。当时所有人所热衷的都是他所厌恶的,所有人所不容的却又是他所喜爱的。他批评“读书上进的人”,把士大夫骂为“国贼禄鬼”,把一切男子都看做“须眉浊物”“,而甚喜“天地间灵淑之气只钟于女子”,认定“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在他眼中,似乎男女之间已孑然成为了无情与真情的代名词。 “诗、酒、花所烘托出的情境中的喜悦,那聚而复散的哀愁,那生死以之的坚强,都把此情志的广博、深厚和巨大的力量表现了出来”。宝玉的真情是绝不逊色于黛玉,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宝玉的灵魂与躯壳是分离的,仿佛是两个人。一个流连于大观园里的梦境,一个活在冷冰冰的现实里。于是我们便可以看到, 当宝玉走出大观园后在宾朋面前的表现确实如此生硬木讷,俨然一副皮囊,麻木的映衬着世态炎凉。当贾府上下都在王熙凤的寿辰喜庆中时,他却远远逃遁,此刻他的心又是怎样地寂冷?当他倾尽所有爱慕着的黛玉最终随风仙去,灵魂与肉体彻底的分离――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全然不知的宝玉。痛苦和悲伤似乎都深藏于眉间,读者无不为之大痛大悲。
“我是一块石头,也是一枚宝玉”
“我来自茫茫的未知(大荒山无稽崖),也来自凡尘俗世”
“我归入茫茫的未知,也告别凡尘俗世”
黛玉有令人怜惜的葬花吟,宝玉的离(石)世恨也充满惋惜。回归自然。宝玉如此,顽石亦如此。这便是红楼梦中矫情之人最后的归宿。
三.金瓶梅中的人性
《金瓶梅》中人的描写之所以深刻,不仅仅在于细致地表达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