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北文艺现象透视.doc
东北文艺现象透视
摘要:20世纪90年代至今,文艺界刮起一股强劲的东北风,东北题材文艺作品中蕴含独特的东北文化人格和世俗情调,改变了中国精英文化的格局和传统的美学原则,在当下文化和文学领域中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东北文艺现象;东北文化人格;世俗情调;透视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进入90年代后,文艺界出现了许多耐人寻味的东北现象,如赵本山、潘长江等人的东北方言喜剧小品;雪村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郝雨的《大学生自习室》、庞龙的《家在东北》等东北特色的歌曲;《刘老根》、《男妇女主任》、《马大帅》、《圣水湖畔》、《插树龄》等东北题材影视剧,形成一股强劲的东北风,改变了中国精英文化的格局和传统的美学原则,在当下文化和文学领域中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一、东北文艺现象的生成
在全球化的时代,传承于东北传统民间艺术的东北风格的文艺作品反而兴盛起来,是东北社会经济和东北宏观环境变迁的一个产物。建国初期,东北一直是全国的重工业基地和商品粮基地,作为东北标志性品牌艺术的是“长影”的大批国产故事片和译制片,这些作品都是和东北重工业基地的身份相匹配的,题材宏伟,叙事宏大,承载着太多的教化功能,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国有企业普遍遭遇困境,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老大地位拱手让于沿海开放地区。愈来愈宽松的政治语境,也使大众文化日益繁荣,宏大文艺叙事逐渐势微。
东北文艺现象的生成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是《1+1=?》,稍后出现的是以赵本山、范伟等表演的《儿子大了》。1990年是东北文艺现象生成的关键一年,这一年的春晚,赵本山带着东北小品《相亲》第一次走进中央台的演播大厅,它的幽默与诙谐、生动与感人、通俗与直白确立了东北小品的风格。此后,《牛大叔提干》、《我想有个家》、《红高粱模特队》、《卖拐》、《卖车》、《心病》、《功夫》、《昨天?今天?明天》、《小保姆与小木匠》、《说事》一路演来,成为东北小品的经典,展示出许多东北特有的文化现象。如今,各类综艺类节目中,东北小品往往成为重头戏。百姓日常生活中,东北小品俨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一个好的小品总会产生几个“流行语”。
与此同时,东北题材的影视作品更是推波助澜,《代理村长》、《刘老根》、《男妇女主任》、《东北一家人》、《美丽的田野》、《希望的田野》、《圣水湖畔》、《马大帅》、《都市外乡人》、《求爷爷告奶奶》、《凤凰起舞》、《插树岭》、《乡村爱情》等先后上映或在央视和地方台热播,以紧紧贴近现实的表现力、令人耳目一新的黑土地气息赢得了观众。
曾被人认为“土得掉渣”的二人转如今日渐火爆,歌剧《苍原》、话剧《父亲》也成为东北文艺现象中的亮点。以《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中经典名句命名的话剧“翠花,上酸菜”在北京长安大剧院变成了舞台剧,又一次拉动东北文化的新高潮。东北方言歌曲郝雨的《大学生自习室》和后来庞龙的《家在东北》一时间被广为传唱,至现在流行的陈旭的歌曲《东北特产不是黑社会》,以东北特色秧歌调做背景铺垫也显示了东北文化特色。
东北题材作品之所以能风靡一时,并在逐渐成为迎合受众群众的主导文化,首先是由于其独特的东北文化人格魅力。
二、东北文艺现象中的东北文化人格
关于东北人的文化人格,前人已有描述。《后汉书?东夷传》记述:“其人(粗)、大疆(强)、勇而谨厚。”是指东北先人的骠悍和厚实。《柳边记略》中更有生动的描述:“十年前柳条边外者率不裹粮,遇人居直入其室,主者则尽所有出享。或日暮让南炕宿客而自卧北炕。马则煮豆麦蓟草饲之。客受不去一钱非但不图报酬,若有所匿,不与人,或与而不尽,则人皆鄙之。”可见,在东北人主体性格要素中还有乐善好施、豪爽、淳厚实在的特点。另外,由于东北在历史上开发较晚、计划经济体制持续时间长、地域对外相对封闭,使他们形成一种文化心理和境遇:大钱挣不着、小钱不屑于赚、做事情有些马虎、靠天吃饭、唯官是从、虽有小聪明但有些懒惰,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却屡遭挫折。
以赵本山、范伟、潘长江、高秀敏为首的东北表演艺术家在演绎小品、电视剧中,将东北人的独特性格特征展现的淋漓尽致。如《拜年》中的老蔫,在有求于村长时低三下四,当听说村长“下台”后,马上显现出原貌,不但上炕与之谈家常,把每年四、五万元的收入透露给他,而且教给原村长“三胖子”养甲鱼的方法。当听说村长升官后,惊诧地从炕上掉下,把东北农民畏官地性格充分展现出来。《卖拐》中的大忽悠,有几分小聪明,做事情总有提前量,没想到这次却太提前,出车祸的乡里用不着车,直接坐轮椅了,大忽悠决定把拐卖给一个腿脚好地,于是夫妻二人忽悠范厨师,上演了一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