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周金文书法的审美特征.doc
东周金文书法的审美特征
摘 要:东周金文的线条、结体和章法继承和发展了西周传统,逐渐形成了地域化的风格类型,主要包括三种形态:以线条径直、锋芒毕露、瘦削挺拔为特点的齐系金文;以线条纤?、屈曲柔婉、轻盈飘逸为特点的楚系文字;以线条丰腴、端正平实、沉稳厚重为特点的秦系文字。三种地域风格在差异中又表现出线条匀称化,结体规整化,章法严谨化的统一趋势。
关键词:东周金文;书法艺术;美学特征;地域化;规整统一;丰中锐末
中图分类号:J292.1文献标识码:A
东周自平王迁都洛邑后,王室式微,礼崩乐坏,诸侯各自为政,攻伐连连,各国逐渐形成相对封闭的政治环境,同时也产生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风情和审美情趣。这促成了东周金文书法地域风格的形成,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颇具特色。当然,这种地域风格的划分并不与国家政权简单对等。在分类上,王国维的《战国时秦用籀文六国用古文说》分为东土和西土两系,唐兰也同样有类似的两系之说。但同为二分法,郭沫若的《青铜时代》则分南北二系。陈梦家的《西周铜器断代研究》分东土、中土、北土、西土、南土五系。李学勤的《战国题铭概述》综合诸家之说将战国文字划分为“齐国题铭”、“燕国题铭”、“三晋题铭”、“楚国题铭”和“秦国题铭”五个部分,由此逐渐形成了五系说。但正如《东周金文书法艺术简述》所说:相比之下,燕系文字特色并不鲜明,“燕系能作为东周文字中独立的一个体系,主要是因为燕国的兵器、玺印等古文字资料非常丰富。”[1]实际上,三晋金文除线条外,其余部分的特征也不明显,不宜独立成系。金文书法虽然存在着地域上的差异,但都趋于追求形式美,郭沫若就曾说:“东周而后,书史之性质变而为文饰,如钟?D之铭多韵语,以规整之款式镂刻于器表,其字体亦多作波磔而有意求工。……凡此均于审美意识之下所施之文饰也,其效用与花纹同。中国以文字为艺术品之习尚当自此始。”[2]这一时期书法的地域风格特征主要表现在线条、结体和章法等方面。
一、线条
东周金文线条总的趋势表现为匀一规范,但地域特征也很明显:齐系、楚系线条表现出向纤细化发展的特点,但齐系线条直笔多弧笔少,楚系线条却弧笔多而直笔少;而秦系和晋系仍然沿袭宗周风格,保持线条的丰腴厚实,但是秦系线条均匀平直,晋系线条却保留丰中锐末笔意。这种地域化特征使得金文书法线条向多元化发展,为后世提供了运用线条的范本。
齐系金文线条在保留西周风格的同时,渐趋横平竖直、瘦削挺拔,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线条均匀、细密,并渐趋瘦长。第二,横平竖直,以直笔为主,曲笔为辅,转折处以圆转为主,但有向方折发展的趋势。齐系金文直笔硬瘦有力,曲笔弧度不大,且通常表现为起笔至中段为直笔,末端微曲。因此,整体感觉峻峭挺拔,似有骨立其中。第三,线条末端毫芒尽显,状如悬针,有甲骨遗韵。这在东周铭文线条中绝无仅有,也是齐系金文清瘦若有仙骨之貌的重要原因。第四,线条中央时有饰点镶嵌。饰点多出现于竖笔中段,较少出现在弧笔中央,并且多呈圆形,主要用于填补线条拉长所造成的单薄感,这种脱离了实际作用的饰笔是一种自觉的审美实践。《齐侯盂》就代表了典型的齐系书风,其铭文字形长方,横平竖直,线条瘦削挺拔,末端现出锋芒,给人空灵剔透,简洁干练之感。再如战国时齐《陈纯釜》竖笔中央都嵌有饰点,再配合以末端的锋芒,仿佛以剑尖将物体刺穿,构形一扫萎靡之气而别具耿介意蕴。
楚系诸国,地处东南,远离王畿,风格狂放不羁与西周差异最大,以线条屈曲摆动、柔婉飘逸见长,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线条匀平细密,由丰腴而变得纤?修长。楚系线条修长与齐国相仿,两国毗邻,应存在互相影响的可能。第二,线条萎靡柔婉,弧笔多而直笔少,且以圆折为主。相比于齐系而言,楚系金文弧笔较多,即使是竖笔也略具弧度,再加之纤?、圆折等特点,更显得柔软细腻,直若无骨,若裙裾随风飘荡。第三,饰点。楚系金文同样在线条中央嵌以饰点,以消除线条纤细修长所造成的单薄感。春秋末楚《王子午鼎》在直笔中央缀有椭圆形饰点,线条虽以纤细为主,弯折处却刻意求宽,追求参差不一的效果,但却显示出强烈的对比,视觉上更具冲击力。春秋时楚《王子申盏盂》的线条已经开始变得纤瘦,直笔绝少,曲笔显著,秀丽圆润。而战国楚慧王时的《楚王?Q章?D》更是楚系线条纤?风格的代表,线条修长而细密,直笔多于末端微曲而尽显自然飘逸。
三晋地近西周王畿,因此继承西周肥笔笔意,以丰中锐末为主要特点,具体表现为:第一,线条丰满。这一特点是对西周的继承,与齐楚书风相异。第二,曲笔为主。晋系金文几乎全无直笔,且刻意求曲,反复层叠,追求一种圆润、舒张而毫无棱角的书风。第三,丰中锐末。这一特点完全继承了宗周肥笔遗意,在东周诸国中独树一帜,线条中段丰腴而末端尖锐,这一笔意发展到极端则形成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