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妇科学课件--第十节·痛
(四)堕胎、小产 堕胎、小产有腹痛较剧和阴道出血与痛经相似。 堕胎、小产有停经史、妊娠临床表现,小腹痛呈阵发性或由轻渐加剧,阴道出血量由少渐增多,可见胚胎物排出。妇科检查宫体增大、宫口开大或宫口有组织物堵塞;或胚胎排出后,子宫大小接近正常。 痛经无妊娠临床表现。 * (五)与黄体破裂的腹痛鉴别 黄体多发生在经前即黄体期晚期,若伴有阴道出血时易与痛经混淆。 黄体破裂多突然发生下腹疼痛,呈绞痛样;妇科检查时一侧附件有压痛,B超可见一侧附件有低无声区,后穹窿穿刺可抽出不凝血;必要时可行MRI 、CT检查。 * 本病属妇科痛证,腹痛为主症,辨证时应辨识腹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以及疼痛的程度。 五、辨证论治 * 根据疼痛的部位察病位在肝在肾,在气在血 痛在少腹一侧或双侧——病在肝,多属气滞 痛在小腹正中常与子宫瘀滞有关——病在肾 痛及腰脊——病在肾 痛在满下腹——病在脾 根据痛经发生的时间辨虚、实 经前或经行初期疼痛——实证 月经将净或经后疼痛——虚证 * 详查疼痛的性质、程度是本病辨证的重要内容 掣痛、绞痛、灼痛、刺痛、拒按——实证 隐痛、坠痛、喜揉喜按——虚证 灼痛得热反剧——热证 冷痛得热减轻——寒证 痛甚于胀,持续作痛——血瘀 胀甚于痛,时痛时止——气滞 临床上痛经以实证居多,虚证较少。 * 本病病位在子宫、冲任,变化在气血,治疗以调理子宫、冲任气血为主 ,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治疗分两步: 经期调血止痛以治标,及时控制缓解疼痛 平时辨证求因而治本 * 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 少,行而 不畅,血色紫黯有块 ,块下则痛减 兼症:气滞血瘀证 治法:理气行滞,化瘀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或痛经方 红花 桃仁 赤芍 川芎 当归 丹皮 乌药 枳壳 香附 甘草 五灵脂 延胡索 (桃四枳胡,药五丹附) * 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 ; 月经或见推后,量少,经色黯 兼症:寒实证 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 或温经散寒汤。 肉桂 小茴香 干姜 当归 川芎 赤芍蒲黄 五灵脂 延胡索 没药 (三笑逐瘀汤,桂元姜没香) * 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或胀痛不适,有灼 热感,或痛连 腰骶,或平时小腹疼痛,经前加剧。 兼症:经血量多或经期长,色黯红,质稠或夹较多黏液;素带 下量多,色黄质稠有臭味 + 湿热瘀阻证 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清热调血汤(《古今医鉴》)加车前子、苡仁、 败酱草或银甲丸。 生地 当归 川芎 白芍 桃仁 红花 牡丹皮 黄连 香附 莪术 延胡索(清热调血汤,桃四黄丹莪元香) * 加减: 痛连腰骶加续断、狗脊、秦艽清热除湿止痛。 经量多,经期长者,加地榆、槐花、黄芩、马齿苋以清热凉血。 带下异常者,加黄柏、土茯苓等以清热燥湿止带。 * 主症: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或小腹及阴部 空坠不适; 兼症: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 气血虚证 治法:益气养血,调经止痛 方药:圣愈汤(《医宗金鉴》) 党参 黄芪 熟地 当归 川芎 生地 * 方歌:参芪四物汤 加减: 可酌加鸡血藤、桂枝、艾叶、炙甘草养血缓急止痛。 伴腰酸菟丝子、杜仲补肾壮腰。 * 主症:经期或经后1~2天小腹绵绵作痛,伴腰骶酸痛 兼症:经色黯淡,量少质稀薄+ 肾气亏损证 治法:补肾益精,养血止痛 方药:益肾调经汤(《中医妇科治疗学》) 或调肝汤(《傅青主女科》) 巴戟天 杜仲 续断 乌药 艾叶 当归 熟地 白芍 益母草 * 方歌:归地芍仲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