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夜开始,到白昼结束.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黑夜开始,到白昼结束.doc

从黑夜开始,到白昼结束   我慢慢相信,一个优秀作家,必定是成熟、温和,没有偏见且至死葆有童真之心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某些非文学因素持有不宽容的态度,时至今日,我切实体验到温和、公正等修养对一个写作者的重要性,这不仅是一种品质和操守,更是一种境界。就像所有的艺术最终需要强大的思想支撑一样,这种境界也是必要的修为。一个写作者,不仅仅是发现和表达什么,更在于他发现和表达事物的深度。   从2009年3月以后,我基本远离了散文,尤其是失去了对散文文体的观察与言说的热情。早在2005年,我就曾断言:散文必将舍弃抒情与艺术层面的纯粹书写,纪实和另类的现实体验与简朴表达会获得推崇,虽然只是方法和形式上的推崇,但这个断言还是转眼间就应验了。也许,这是一种潮流,类极则反,盈则亏之。不管如何去“做”散文,如何“潮流”,包容且公正地去对待,哪怕是当一个不怎么上心的“看客”,也是很好的。在当下,散文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文体,具备扩张性、颠覆性应是主流方向。每一种坚守和实践,都有其存在的必要。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批评家缺乏犀利与精到的言说,散文家更少严肃、独到的自省性。我以为,当下散文的病症主要有五个方面:1.缺乏对自身生存和精神困境深究的勇气;2.缺乏对时代发言的思想能力;3.缺乏对真实乃至真相的观照与剖析力度;4.缺乏安静的素质;5.缺乏自由之精神,独立之实验。   这几个方面的散文写作“症候”,此处限于篇幅,无法一一细说。相对于具体的文本,比如手头的散文集《慢生活》,因一位相交多年、待我甚厚的文学兄长“授命”,况且他推荐的人乃是近年来在散文写作上有些许特立独行意味的李家淳先生。从前,我以为文学编辑这活儿简单,现在忝列其中,方知每位编辑都希望读到好作品,也对确有才华和潜力的作者有扶持之心。基于这些原因,我愿意就散文写作再说几句话。   多年前,我只是看到过家淳的名字,对其作品极少阅读。据另一位编辑朋友说,家淳原籍江西,现在广东生活。这种迁徙的状态,我个人深有感触。尽管,大地上我们可以无所不去,无所不可爱,但作为微弱的个体,在任何一处都可能是艰难的。也据朋友说,家淳白昼工作,借以安身立命;夜里,不管多晚和多累,都要挑灯夜读,秉笔书写。这样的一种写作虔诚,在文学圈内,应当是鲜见的了;且家淳这些年来散文创作逐渐进步,不断有作品见诸众所熟知的报刊,这本身就是一种证实。   所有的写作都是双重甚至多重的,写作者将一个“我”分解成两个甚至更多的“我”,在创造,也在审视;在激励,也在批评。李家淳的散文写作,我以为具备了某种自我评判及思想意识。在阅读他大多篇幅不长的文字时候,我忽然觉得,以“从黑夜开始,白昼结束”为题进行解读和评判是合适的,其中也还包含了些许久违了的诗意,乃至与他人不同的创作姿态。他的散文写作,基本上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一是在现实中呈现究问,确定自我;二是在光阴中淘洗过往,温习人生;三是于纷扰之间检点内心,烛照世事。其文本特点,一个是静,沉下去,淘尽沧桑纷扰的“静”,甚至有些清冷的“静”,让人在阅读之间,有一种在炎热中向泉水下沉的感觉;另一个是实,不是笨拙的那种实,而是精神与内心的实诚。这部散文集里的文字,没有喧嚣与投机,也没有玄虚与造作。读者能够强烈感到,这是一个认真生活,认真作文,不对自身期望过高,更不妄自菲薄的扎实写作者。当文学创作与现实利益成为生死兄弟,甚或出现以经济养文、兴文之怪胎的当下,李家淳乃至如他一般的写作者如此坚守的写作姿态,更具有独立性与悲剧性。当然,我不是说文学创作必须抛弃物质层面的东西。关于写作,难的是在时代大潮中,始终保持自我的清醒,并在执着中抵达一种精神视野。我不知道李家淳乃至更多的朋友们有无此类感受,但这种感觉我如鲠在喉,难以描述。   李家淳写他在广东的《慢生活》,在“隐蔽”的野地,面对自然及其形态的思考与表述,显出智慧,也透露性情;书法创作,也是文人们喜欢的一种方式,李家淳在其中的体味,可谓空旷而幽深,寄寓了个人的一种心境与思考。他写到自己“为一盏灯光赶路”的周末生活,夫妻相守,表面无奇,但两颗心里,却同时牵着在外的孩子。他写老家的物事,陈旧被新鲜包裹,光阴在大地乃至人群上的痕迹竟然如此繁复而深刻。他用文字呈现事物,抚摸过往,一方面试图证实消失的存在,另一方面又在体察人间沧桑之真味。这样的文字,我深为所动。在时间中,我们都是消失者。唯一不消失的,是深藏于肉体和灵魂的温暖和疼痛。在《蚂蚁》中,他写孩提时代对蚂蚁的观察,也对岳父母的生活状态作局部的还原,叙述行云流水,如空旷山岗上吹奏的一支柳笛,时而轻快,时而苦涩。《民间镜像》是一组岁月挽歌,其中写到母亲,乃至少时伙伴“小牛犊”、被人唤作“细?}俚”的智障者罗正权及其母亲老寡妇等,寥寥几笔,人物的命运形态跃然纸上,作者的怜悯之心也隐含其中。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