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52例临床观察.doc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52例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对半夏白术天麻汤 治疗 眩晕进行观测。方法 随机各选取52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对照组给予倍他司汀及维生素B1、B12片治疗15天观察临床症状,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半夏白术天麻汤可明显改善眩晕症状,疗程短、无毒副作用。对改善眩晕及恶心呕吐症状有疗效。结论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疗效肯定,副作用小。
【关键词】 眩晕;半夏白术天麻汤;中医治疗
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以眼花、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为眩,以视物旋转或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为晕,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称眩晕[1]。引起眩晕的病因种类很多,大约有上百种病可以引起眩晕,不同疾病的原因不一样;按照病变的部位不同,大致可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两大类。中枢性眩晕由脑组织、脑神经疾病所引起,比如听神经瘤、脑血管病变等,约占眩晕患者总人数的30%,周围性眩晕约占70%,多数周围性眩晕与耳有关,周围性眩晕发作时多伴有耳蜗症状( 听力 的改变、耳鸣)和恶心、呕吐、出汗多等植物神经症状,部分病变可反复发作眩晕,部分可自行缓解。
常见疾病: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脑病、脑血栓、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运动不足、内耳疾病,中医多辨证为痰浊阻络、上扰清空、脾虚生痰所致。根据其发病特点,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为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均符合《神经病学》[1]眩晕范畴。采用随机单盲方式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35~70岁,平均52.5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5年,平均2.5年;对照组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32~72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5年,平均2.5年,两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所有病例均有眩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眼花、视物不清为主症。
1.3 辅助检查 头颅CT、经颅多普勒及颈椎片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变。
1.4 治疗方法
1.4.1 治疗组 采用中药内服及病因治疗,以化
痰通络、健脾降浊为治疗,方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中半夏10 g,白术12 g,天麻12 g,陈皮10 g,茯苓15 g,甘草6 g,生姜6 g,大枣3枚;气伤血虚加用党参15 g,黄芪15 g,当归10 g,川芎10 g;血瘀加桃仁12 g,红花12 g;肝阳上亢加龙骨25 g,牡蛎25 g,珍珠母130 g;痰浊重加用胆南星12 g,竹茹6 g。
1.4.2 对照组 采用倍他司汀4~8 mg,每日3次,维生素B1、B12片10 mg,一日三次口服,15天1个疗程,连续 治疗 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疾病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2]。痊愈:眩晕症状消失;好转:症状消失间断发作;无效:眩晕发作伴恶心呕吐症状。
2.2 治疗结果 治疗组痊愈19例、好转5例、无效2例,有效率92.3%。对照组痊愈12例、好转5例、无效9例,有效率65.4%。
3 病案举例
患者,女,52岁,退休工人,2007年12月19日就诊。以突发眩晕、恶心、呕吐、视物旋转为主症。查体:形体肥胖,舌体肥大、质淡、苔厚腻,纳差,便次多,一日三行,稀便、不成形,脉细弦濡缓,中医辨证为痰浊上扰,本方加瓜蒌15 g、薏苡仁30 g、厚朴10 g以健脾利浊,3天症状好转。
4 讨论
眩晕为临床上常见病症,病情有轻有重,其发生的病机,虽颇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风、火、痰、虚四个方法,临床上以痰浊上扰多见。《丹溪心法·头晕》中则偏重于痰,有“无痰不作眩”的主张,提出治痰为先的方法。在临床上须详察病情,辨证治疗,至于治法,也有从本、从标之异。急则多偏实,可选用熄风、潜阳、消火、化痰等法则治其标;缓者多偏虚,当用补益气血,益肾养肝,健脾等法则,治其本为主。
中年以上,肝阳引起的眩晕,如:肝阳上亢多夹痰浊,上扰清空,化为肝风,病情严重时可卒倒,有 发展 为中风的可能,故及时防治眩晕,对中年以上之人尤为重要,平时宜节肥腻酒食,忌辛辣、躁急,适当增加体力活动,锻炼身体,服药同治。
【 参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