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亚:用生命谱写茶文化.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凯亚:用生命谱写茶文化.doc

凯亚:用生命谱写茶文化   公元2008年3月11日13时。我国著名茶文化学者凯亚先生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里悄无声息地走了,享年79岁。   家人取出凯亚的遗嘱,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不设灵堂,不搞发布,不举行遗体告别”之类文字,以及他死后“把骨灰撒在雨花台和中山陵的茶园里,福建武夷山的茶园里”等等字眼。另外,还有前几天交给妻子未完成的有关《中日茶文化交流史》读评系列文章清样……当时在场的医生和所有人眼睛都红了,一位医生感叹地说:“哎!他把文章看得比命还重要,这人是没治了!”   凯亚死于十二指肠腺癌晚期,也许惦记着手头太多的事――未完成的茶文化学术论文,他却犹如一支燃尽的蜡烛。为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耗尽了生命!与其说是身患癌症,不如说凯亚是被累死的。   噩耗传来,茶文化界震惊!   我想起蹒跚在中国茶文化之旅末程的凯亚,联想到中国还有许许多多像凯亚先生那样走在弘扬中华茶文化第一线的老人……我忽然希望真有一个无所不能的“神”,当病魔临近陷入万劫不复的绝地时,它能帮助我们的老茶人保持最后的尊严。即使到了无法抗拒的那一刻,人可以沉没,精神却升华而出。   挂着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的头衔,从江苏人民出版社副编审到《中国茶道文化学术丛书》主编,他身上弥漫着理性的深邃,可是,这位年近八句的高龄学者,又常常冒出:“我是不是太幼稚了?”那份真诚,让人掂量掂量着就想落泪。   我不知怎么答话,就把“玩命老头”送给了他。玩了命便什么也没有了,凯亚岂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可是他的牵挂太多了,《中日茶文化交流史》的系列读评文章、“少儿茶艺研究”的文章……   在别人眼里,凯亚似乎活得很洒脱,最随心如愿。各种会议的邀请,踏步于山清水秀间。而他说:“我活得太苦太累了,总有一种欲罢不能的焦灼感。”的确,他做事极其认真严谨,注重细节,近乎到了苛刻的程度。凡事,只要做就一定要做好,哪怕是耗尽自己的生命呢!   凯亚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对生活、对茶文化都是如此。   去年7月5日的“兰州中国茶博会”上,凯亚参加了在兰州召开的“张天福与张宏达茶学思想研讨会”。他从南京不顾旅途劳顿、长途跋涉赶到兰州,我们都担心他的身体,而凯亚却乐呵呵地说:“张天福老先生都已90多岁高龄了,仍行茶事,我有生之年能为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做点事,实在有快乐之感啊。”为了茶文化,凯亚像一个“老顽童”似的着了“魔”了!   凯亚在这次大会上宣读了《论张天福乃当代天才的茶道审美大师》一文赢得了好评,他为中国茶界泰斗张天福对中国茶道的贡献梳理出“六个一起”的理论,即:张天福“把茶道审美理论与审美实践融合在了一起,把传统审美理念与现代审美理念融合在了一起,把最新科学认知与最新审美认知融合在了一起,把民间茶道审美活动与文人茶道审美活动融合在了一起,把日常生存经验与日常审美经验融合在了一起,把人文生态审美与自然生态审美融合在了一起。”   其实凯亚对中国茶文化的执著精神呈现着一种“人品即茶品”之道,传递的正是中国文人的文化精神。   近几年,凯亚的生活几乎就是在两个地方――一个是家,一个是医院。在家里,一年365天,他从未听过妻子张晓红的一句劝告安心地好好休息,只知伏案写稿,关注于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命运,从《中国茶道的简约之美》、《谁堪觅得观音韵》、《中国茶道的苦韵之美》、《论林黛玉本是茶树精灵下凡》到《敢问独芽之茶可取乎》、《妙玉果何人耶》、《略谈吴觉农先生的学术批判精神――写在重温“茶树原产地考”及其它学术论文之后》、《张天福乃当代天才茶道审美大师》等诸多稿子,往往都是在妻子拿着脸盆当锣敲打才知自己还没有吃饭中完成的。   在医院里,他从未听过医生的一句忠告静心配合医生治疗。为不影响读者看“读评系列”的连续性,从《日本茶道的起点很高么》、《关于日本的“自生茶”之说》、《日本幕府霸主一族哪来的“文雅、矜持、谨慎”耶》、《无端非难我国文士茶会的乖戾评说》、《书院茶道?武家茶道》到《卢仝及其“七碗茶歌”怎堪如此贬谤》、《中国茶文化的起点很“低”吗?》等等稿件,往往都是举着输液瓶写完的。   当然,有几次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都是死而未死显得滑稽,但这毕竟显示出了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凯亚说,每次住院,让他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性格、心理、习惯、行为方式上的磨炼,唯一不变是仍是勤勉。   为了凯亚的病,妻子张晓红屡次劝他休息,实在不忍心让凯亚再度劳累,并千方百计打听治疗的办法,时不时摆弄一个偏方或秘方,饮食上更是精心调配,只要是对病有利的,她不惜花时间与金钱。时间一久,看到妻子为了自己的病伤神费心,日渐消瘦,凯亚想了很多,妻子是个好妻子,她全心全意为自己付出。为了妻子,为了这个家,凯亚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和“错误”,于是,他暗下决心,等写完下一篇稿子后,绝不再“玩命”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