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_三旧_改造模式研究_以东莞市_三旧_改造为例
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三旧”改造模式研究
——以东莞市“三旧”改造为例
The “San-jiu “ Transformation Study Based on the Eco-city Concept: A Case of the “San-jiu “
Transformation of Dongguan City
1 2
吴晓峰 \WU Xiaofeng 彭建东 \PENG Jiandong
(1. 麻涌镇镇政府,广东 东莞 523000;2.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武汉 430000)
【摘 要】本文通过运用生态城市理念下的的旧城更新理论,对“三旧”地区现状进行分析入手,进而深入了解“三旧”改造的定
义和意义。从生态城市应有的内容,探讨如何利用“三旧”改造的技术管理手段、土地整合、经济发展的创新发展模式来构建生
态城市。
【关键词】“三旧”改造模式;生态城市理念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By using the old city renewal theory under the concept of eco-city ,the article starts on the analysis of “ San-jiu” area situation
,and then gets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defini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 San-jiu “ transformation.From the contents that the eco-city
should have to explore ,the article discusses how to construct a ecological city by using the technology management, land consolidation and
economic innovation development model of the “ San-jiu “ transformation.
【Key words】 “ San-jiu” Transformation Mode;Eco-city Concept
世界自然基金会日前在北京发布的《中国生态足迹报告 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可利用的有效资源,进而成为促进城市持
2010》① 称,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已是生物承载力的 2 倍,生 续发展的动力。
态赤字正在拉大。2008 年,中国总生态足迹较大的省份有广 1.2 生态环境现状
东、山东、江苏、河南、四川、浙江、河北、湖南和湖北,这 1.2.1 生态环境恶化
9 省占全国生态足迹的 53%,其中广东遥遥领先,接近 10%, 对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的追逐造成了旧城改造过分的高强度
生态足迹越大,表明对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越大,需 开发,超出环境的容量限制,结果造成旧城区生态环境质量下
要更多的生态支持系统来支撑人类的活动,包括耕地资源、水 降、恶化。而且由于早期自发形成的凌乱的道路系统难以满足
资源、森林资源、建设用地资源等。唐金利等在 2006 年提出 基本的消防通道的设计要求,更不用说车行交通的通达性。低
1997~2001 年东莞市的人均生态足迹为 0.6498 地球公顷,人均 水平的土地开发活动,加上取水的便利,导致了改造地区大部
生态容量为 0.1138 地球公顷,平均存在 0.536 地球公顷的人均 分河涌岸线被杂乱的生活区所占据,污水处理厂等环境基础设
生态赤字,生态容量即将突破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标准界限值 [1] 。 施的缺乏,对水质也产生了影响。而快速的城市化,路网切割
东莞作为广东省的重要现代制造业城市之一,经济的飞速 分离导致水系形成不了网络,生态循环系统失效。旧城区生态
发展势必会需要大量的土地作为支撑。而在用地方面,东莞的 环境恶化最为显著的是城市生产性用地和生活型用地混杂,已
开发强度已超过 40%,备用土地极少,已开发利用的土地效率 经对城市及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组合模式及对策——以中原城市群为例.pdf
-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方法研究_以宜兴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为例_陈小卉.pdf
- 城管局微信开发方案.docx
- 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研究_郭荣朝.pdf
- 城市道路路阻函数研究.pdf
- 城市道路设计强条汇总.pdf
- 城市道路网结构形式的特点分析.pdf
-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创意性设计初步探究.pdf
- 城建局规划费用征收一览表.pdf
- 城管追逐与摊贩抵抗_摊贩管理中的利益冲突与法律调整_何兵.pdf
- 基于空间统计分析的辽宁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研究_任家强.pdf
-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策略研究.pdf
-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_仵凤清.pdf
- 基于空间句法的扩张强度指数及其在城镇扩展分析中的应用_王海军.pdf
- 基于短时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的异步电机转子断条故障诊断.pdf
- 基于等维新息GM(1,1)模型的城市需水量预测.pdf
- 基于突变理论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以乌东德水电站近坝区5条泥石流沟为例.pdf
- 基于紫外荧光法的SO_2检测系统的研究_王玉田.pdf
- 基于线粒体基因的石珊瑚分子系统学研究.pdf
- 基于膜上的酵母双杂交系统及其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