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五行志考论.pdf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书·五行志考论.pdf

2001年9月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Sept.,200 of Norma【u No.5 Journal 第5期 NanJmg nlversity(s洲aI嘶ence) 《汉书·五行志》考论 王华宝 0097)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 摘要:班固《汉书》创设“五行志”一目,集先秦两汉阴阳五行灾异学说之大成,对 后出史书多有影响,而近现代学术界对之评价较低,重视不够。本文通过对中华书局 标点本存在的标点、校勘问题和《汉语走词典》与《汉书-五行志》相关的立目释义和 书证问题等的考查,认为对“五行志”一目的设立及其价值应当重估,在古籍整理和学 术研究过程中,应重视“五行志”的文献价值。 关键词:汉书·五行志;校点;文报价值;泣语大词典 5006 中圈分类号:H13l,H16d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l一4608(2001)05—0l 自班固《汉书》创设“五行志”一目,后出《后、馒书》等史书多设有“五行志”或“符瑞志”,甚或 兼而有之,历时久远。从体例上看,“五行志”曾是生书的一个组成部分。今天,若以史书楚理和 阴阳五行灾异学说研究等的现状为背景,用历史比较的眼光I自顾一下“五行志”的设立和评价, 我们不难发现,学术界对史书“五行志”一目似乎不够重视,整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亦复不少,各 项研究中对“五行志”文献资料的运用还不多。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一、中华书局标点 本《汉书·五行志》整理中存在的问题;二、从《汉语大词典》中存在的立目释义和书征问题,谩 《汉书·五行志》的语料价值,借以显现“五行志”的文献价值;三、对“五行志”一目的设立的基 本认识及其价值重估。 由于学术界过去对“五行志”一目不够重视,投入的研究力量相对较少,反映在史书整理 上,就存在各标点本中的“五行志”部分问题相对较多的现象。就总体而言,既有某一书点校整 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有各书对同一文字处理不一的问题,等等。学术界已有一些人注意到这方 面的问题,笔者也曾撰文讨浩过《晋书·五行志》中存在的问题。这里主要讨论《议书·五行 志》中的几个问题,稍涉他书。如: 1.《汉书·五行志上》:“京房《易传》:‘解,音也,王者于大败,诛首恶,赦其众,不则皆函例 气,厥水流人国邑,陨霜杀(谷)[叔草]。”《1]”””’按:标点本《校勘记》:“宋祁说‘谷’当作‘菽7。 按景裙本作‘叔草’。杨树达说中之下亦云‘陨霜杀叔草’。”然细绎上文之“追诛不解,兹谓不理, 厥水五谷不收”等语,此处作“备”义自可通,不烦改字。参本书《五行志中之下》排列灾异云:“异 收稿日期:200l—03—10 作者简介:王华宝(1965一).埘,南京师太文学院博士生 150— 万方数据 故言草,灾故言菽,重录谷。一r二l菽,草之难杀者也,言杀菽,知草皆死也;言不杀草,知菽亦不死 也。”“重杀谷”师古注:“以其事由重,不比于杀草也。”““r““’可知,杀草、杀菽、杀谷,为由轻至 重的三种灾异情况,杀谷为最重。又,后文有记杀谷的事例,如襄公二十四年秋“大水,饥.符小 成,其灾甚也”。本文原作“杀各”,叙灾异之严重情况,义白可通。标点本《后汉书》、《宋书》亦引 此说,与《汉书》文字大同,未做校改,较为谨慎。 2.《汉书·五行志中》:“盂献子日:‘答5氏其亡乎j礼,身之干也;敬,身之基也。各5子无基.且 先君之嗣卿也,受命以求师,将社稷是卫,而惰弃君命也,不亡何为!”’[1』(p””’按:此段见丁 《左传》成公十三年,杨伯峻标点本[2“9“”“惰”字下点断,似是。惰,轻慢、不敬义,与“弃”字为两 词,在句中宜稍有停顿。本书下节有“今成子惰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