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比较朗读教学法初探
比较朗读教学法初探
浙江省嘉兴一中 蒋雅云
(发表于《语文学刊》2003年11期)
比较朗读就是在朗读教学中引入比较的方法,通过多种多样朗读方式的比较,寻求适合特定内容的最佳朗读方式,从而揭示朗读的一般规律,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叶圣陶把“比较”作为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他曾说:“就读的方面说,若不参考、分析、比较、演绎、归纳、涵泳、体会,哪里会‘真知’读?哪里会‘真能’读?”①把“比较”和“朗读”结合起来,可以追溯得更远。宋代朱熹有弟子“问孟子‘如不得已’一段。曰:‘公念得“如不得已”一句字重了!但平看,便理会得。’”②朱熹批评弟子念得“重”,认为只要念得“平”,就能理会意思了;可见朗读方式对于理解内容的重要性,而这“重”和“平”,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区分。清代崔学古在《幼学训》中关于读书提出这样的要求:“毋增、毋减、毋复、毋高、毋低、毋疾、毋迟。”③这“高、低、疾、迟”也都是相比较而言的具体的朗读方式。两位不同时代大教育家的言论,都使我们意识到通过比较寻求最佳朗读方式的重要性。实践也告诉我,比较朗读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语感,提高审美、说话能力,激发朗读兴趣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比较朗读的具体方法主要有:
语内比较和语外比较。
语内比较是指比较某一特定内容及其变式的不同朗读方式。进行语内比较,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守财奴》中葛朗台称赞女儿时有一句“你真是我的女儿”,朗读时重音应该放在哪里?以下是三种不同的处理:“你'真是我的女儿”,“你真是我的'女'儿”,“你真是'我的女儿”。比较这三种读法,我们发现,重读“真”是强调事实不假;重读“女儿”是强调两者关系是父女;重读“我”则是强调女儿是“我”的。根据上下文可以知道,葛朗台赏识的是女儿像“我”,像“我”一样为了金钱什么都可以拿去交易,显然只有第三种读法最符合特定情境。再来看这一句的变式:“你真是我的好女儿”。加进一个“好”字,就使强调的重点落在“好”上,这便削弱了原句的表达效果。《雷雨》中鲁大海认清了周朴园的真面目后,愤然说出“你们这一群强盗!”试试把这一句读成“你们是一群强盗!”比较不同的表达效果。原句“你们这”“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④,语气强烈、连贯,愤恨之情如火山喷发;改句“你们是”“只是不带情感的判断”⑤,读起来在“是”前有一个小的停顿,语气必然中断,就不能很好地表现满腔怒火的不可遏制。语内比较运用广泛,可以进行不同语速、音高、重音、节奏、停延、语调的比较,也可以比较通过替换词语,增删语句,调换词序,变换句式等方法提供的各种语言变式。
语外比较是指比较由于语境(听者、场合、上下文等)不同而不同的朗读方式。同一篇材料读给初学汉语的外国留学生听和读给一般中学生听方法是不一样的,这是由于听者的不同;在政府会议上读和在居民大会上读方法也不一样,这是由于场合的不同。这些都可以构成语外比较。本文主要比较由于上下文不同而不同的朗读方式。《雷雨》中随着周鲁二人对话的进行,周朴园的心情起起落落一波三折,试看以下节录:
鲁侍萍 这个人现在还活着。
周朴园 (惊愕)什么?
鲁侍萍 她没有死。
周朴园 她还在?不会吧?我看见她河边上的衣服,里面有她的绝命书。
鲁侍萍 她又被人救活了。
周朴园 哦,救活啦?
鲁侍萍 以后无锡的人是没见着她,以为她那夜晚死了。
周朴园 那么,她呢?
鲁侍萍 一个人在外乡活着。
周朴园 那个小孩呢?
鲁侍萍 也活着。
周朴园 (忽然立起)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这儿四凤的妈,老爷。
周朴园 哦。
鲁侍萍 她现在老了,嫁给一个下等人,又生了个女孩,境况很不好。
周朴园 你知道她现在在哪儿?
鲁侍萍 我前几天还见着她!
周朴园 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
鲁侍萍 嗯,就在此地。
周朴园 哦!
要读好这一段,处理好三个“哦”是关键所在。我让学生根据上下文仔细揣摩,进而比较朗读。“哦”,反映出周朴园惊讶、紧张的情绪,要用曲升调,调值约为“213”。“哦。”是周朴园暂时确认眼前之人只是一个普通的下人之后如释重负,要用降调,调值约为“31”。当周朴园得知侍萍不仅活着而且就在此地时发出语气强烈震惊的“哦!” 要用降调,调值约为“51”。再如:
周朴园 (沉思)无锡?嗯,无锡,(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
鲁侍萍 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
周朴园 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鲁侍萍 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周朴园 (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
鲁侍萍 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
周朴园 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鲁侍萍 哦,好地方。
周朴园 你三十年前在无锡么?
鲁侍萍 是,老爷。
周朴园 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件很出名的事情——
鲁侍萍 哦。
这短短的一段话中“三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