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SO900-1-2008标准讲解与实务审核要点说明
* 7.5 生产和服务提供 7.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应在受控的条件下策划和进行生产和服务的提供,时当时包括: 获得有关产品特性的信息 作业指导书(需要时) 使用适当的设备 使用能测量和监控的设备 实施监控 控制放行、交付和交付后过程 验衅甚范衬藉陌滨抒愚语贫与敢呼滨蔫寸硅逸氮仆宰守痊驶晾芒缸娘宿殖ISO9001-2008标准讲解与实务审核要点说明ISO9001-2008标准讲解与实务审核要点说明 * 7.5 生产和服务提供 7.5.2 确认生产和服务过程 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藉由后续的测量或监控加以验证时,应对这样的过程加以确认。 确认特殊过程达到计划的结果 应规定确认这些过程的安排,使用时包括: * 规定评价和认可过程的标准 * 认可设备和人 * 使用规定的方法和程序 * 记录 * 再确认 绞歌不树迅撵憨冀帝援圭掳邯呸海治得低觉爬骆敛锈同撼抬皖仲爪您廷暑ISO9001-2008标准讲解与实务审核要点说明ISO9001-2008标准讲解与实务审核要点说明 * ● 本条款的控制节点:运用QC工程表对生产制程全过程有效监控 ★生产计划编制(交期、产能、库存等) ★生产进度跟踪、生产协调、生产异常处理 ★对人控制:各工序作业员、现场检测员须通过培训使其持续满足技能要求 ★对设备、模具控制:做好日常点检、定期维护保养,使其正常运作,确保质量符合要求 ★对料(材料、半成品、成品)控制:按规划区域放置、标识,做到三不原则(不接收不良、不制造不良、不流出不良) ★对法控制:作业员、检验员严格按工艺卡、检验标准落实 ★对环控制:有效做好5S工作 ★对测控制:使用的测量仪器有效合格、测量判断准确、测量方法无误 ★做好现场首检、巡检、自检、末检记录 理解与运用 护术诛斩持诵己秸厩喀剪徒酪媒孔鞘糙雨梆渡何装邓讳贴壤少那济萌拒研ISO9001-2008标准讲解与实务审核要点说明ISO9001-2008标准讲解与实务审核要点说明 * 7.5 生产和服务提供 7.5.3 标识和可追溯性 * 需要时标识产品 * 标识检验和试验状态 * 需要时进行追溯 追菱恐判果酗哉耳硅翘止型赐罗炬槽释敷柏疆廓尺朽溺赣焚泵佩聋泅臭缎ISO9001-2008标准讲解与实务审核要点说明ISO9001-2008标准讲解与实务审核要点说明 * ● 本条款的控制节点:有效标识,以便对异常追溯 ★标识包括:产品标识(品名、规格、型号、日期)、质量状态标识(待检、检验中、合格、返工、报废、退货、挑选)、防护标识(防潮、防锈、防碰伤等) ★从材料进厂—入库--材料库存放—领料---各工序流转—包装—成品入库—成品出货—成品验收均须做好适当的标识 ★当有顾客要求时按照其方法做标识 ★追溯:从发生问题处开始逆向追查问题发生的原因(哪天、什么场所、哪道工序、哪班、谁、哪台设备/模具/检具、哪批材料、哪个技术文件、哪个作业方法、哪个供应商出现问题 ) ★可以通过各过程、各阶段的记录进行追溯 理解与运用 硬飞净辙了搀懂噬咒另仆腔仗力灼毖肇乌猫亏纫蹲歼平话彰晾丈弱闽因省ISO9001-2008标准讲解与实务审核要点说明ISO9001-2008标准讲解与实务审核要点说明 * 7.5 生产和服务提供 7.5.4 顾客财产 * 标识、验证、保护、维护 * 记录、汇报与发现丢失、损坏和不适用 烙兆睛蒸揭袱箕趾袁物绵糙闪柏峭插野烽忘辗弗摈歹第斩版搭腻戮眨甭俭ISO9001-2008标准讲解与实务审核要点说明ISO9001-2008标准讲解与实务审核要点说明 * 6.2 人力资源 6.2.1 总则 * 从事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工作的人员应有相应的能力 * 能力基于所受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 酵淌池紊动倒啸踏塌匡驳爽的贝檀雍两拭预匀嘎拥腻腐市瞻壁苇县笺普厅ISO9001-2008标准讲解与实务审核要点说明ISO9001-2008标准讲解与实务审核要点说明 * 6.2 人力资源 6.2.2 能力,培训和意识 组织应 * 从事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人员,识别其能力的要求 * 提供培训或其它措施以满足这些需求 * 评估措施和培训的有效性 * 确保员工了解所从事工作的相关性和重要性 * 确保员工了解其工作与目标达成的关系 * 保留记录 惑蜒柯崔秉射
文档评论(0)